总有一些人活跃在朋友圈里,经常晒各种朋友聊天纪录和收红包截图让你觉得她过得很好,大家都很关心她,同时反衬出你的孤独寂寞和冷血。
小敏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跌了摔了首先拍张照片发朋友圈,而且自己还首先点赞,然后附上“统一回复,谢谢这么多人关心我,我真是太迷糊了,下次会小心的。。。”甚至连发张自拍也是先点赞,然后评论栏里总会有自己的回复:“你们好讨厌哦,我就胖了半斤而已,不许再说我。。。”好像有很多人都在关注她的朋友圈状态。
我之前还会偶尔给她发的状态点赞或者评论一下,但总是弹出小红点提醒,一点进去发现又是她自己在说话,也不是我问起的,为了避免小红点骚扰,我基本就不再对她的状态点赞或评论了。
小敏另一大特点是喜欢在朋友圈晒别人给她发的红包。拿最近的520来说,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天不同人的红包截图,金额基本上是5.20、5.21或者52.0,配上一段感动的文字,无外乎是“亲爱的,感谢有你,520快乐”“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像我的哥哥一样”“哇,好大的红包,没想到你这么有心,果然是真爱啊”。。。。。。扒拉扒拉一堆。
这不是她第一次这样晒红包了,基本上她生日或者节假日都会来一波。
后来亲眼见到一位朋友圈活跃很活跃的同事真实的朋友圈,一下惊呆了。原来那些看起来很热闹的对话,其实只是他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只为了营造一个自己很受欢迎,很多朋友的氛围。
我有一段时间也痴迷与朋友圈的曝光或活跃度。有一次,我发了一个身体不舒服,在家喝粥的状态,图片是特意找角度拍的一晚清粥,阴影也恰到好处,整个画面犹豫而唯美。发完状态后,我几乎每十秒就刷一遍手机,看看谁给我评论了,谁过来关心我了。
满意的回复完一条条的评论,我突然发现最该关心我的熊先生没有任何表示。心情一下低落了,脑袋里一直在想他们两个太过分了,居然都不关心一下我,甚至恶毒的开始翻旧账,拼命回想对方之前还有没有怠慢过我。
电话铃声打断了我心里的抱怨,一看是熊先生打来的,声音都低了八度:
“干嘛啊?”
“你喝碗粥睡一会,空调别老开着,出出汗好。我一会早点下班回来给你做饭,现在还是咳嗽和鼻塞吧?药你先别买,每次都听人忽悠瞎买一通,等我回来的时候给你买。。。”
听着他絮絮叨叨地交代,我心里有突然很感动,但还是有点不解。
”知道啦。你看到我朋友圈没?“
”看到了,你那卖相难看的粥嘛。“
”哼,那怎么不给我评论,也不点赞啊?“
”评论什么啊?说两句你就不难受了?唉呀,别墨迹了,我一会还得开个会,忙着呢,你自己休息吧,等我下班的。“
想起熊先生很少520或者情人节这种特殊日子给我发红包,一般都是带我直接去吃顿大餐、看场电影,或者把之前一直喜欢又舍不得买的什么小物件买给我。我看到人家晒红包、秀恩爱,我抱怨他不解风情,一点惊喜也没有。他都白我一眼:“工资卡都在你那儿,要什么红包啊?”我还争辩道:“那哪儿能一样啊?”
但现在,我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
小敏看似很多朋友、很多人关心,可是那些朋友圈送温暖的人有几个给了她实际帮助呢,明明同城,可是看见小敏身体或心里受伤的状态,也不过是安慰两句,围观一下。先不说她朋友圈是否跟我同事一样是营造的假象,就算是真的,那些微信上的嘘寒问暖有几个人是走心的,而不是等着走肾的机会呢?520等节假日红包更是如此,随意发个微信红包就是真爱了吗?我看不如实实在在的邀请一起吃个饭来得实在。要知道,有可能你收到的红包只是他发出去的其中一个,就看谁愿者上钩了。
于是我也开始留心起身边那些微信上比较活跃的人,比如前面提到的我那位同事。他在公司微信群和朋友圈给人的感觉是非常nice,幽默,阳光,好人缘。说话总是带着语气词,还总叫自己的昵称,什么”xx宝宝不开心咯“”跟着xx宝宝一起嗨起来“之类的。没见过面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阳光积极的95后小潮男,但实际上,他是80后,还是85前的,头发半长,戴着厚厚的酒瓶底,又黑又矮,经常穿着一件军绿偏灰色的休闲夹克。而他之所以有时间活跃在微信上也是因为跟部门同事关系不太好,除非必要的会议,一般聚会或沟通业务都不叫他。上班时间他基本默默在那刷着手机,下班也不着急回家,因为家里也没有人等他。
我不知道微信究竟是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还是成了一群人伪装的武器,把朋友圈变成了一个价值展示面,在这里建立、打造一个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模拟人生?
但我知道不是微信给你评论和发红包的就是真爱,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实际的相处中经历过同甘苦共患难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