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36037/84ec2af369de49d6.jpg)
从老师这儿学到的这张表,是一个新知识。它在我的思考模型里,成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参考模型。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开挂人生:活出自己生命能量的人生。
让过去的自己死去,给未来的自己腾出空间。
对别人的开挂每个人有自己的“解释”,其实这背后就是你对于成长的理解,你的心智模型。羡慕嫉妒恨之后,人家继续开挂,你继续你的小日子,等待下一个开挂的刺激。
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种矛盾的心理,就是刚准备做什么的时候,自己就先把自己给否定了。这个阶段要尽快地度过。我觉得下面两个办法是很有用的,就是不断地复盘、与那些积极的牛人交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只能吸引那些与你同频的,能量层级相同的人。
把自己的能力层级提高,是自己更加富有正能量,进入到那些高能量层,创造新的体验,给自己改变的起步动力。
开挂的人:活出自己生命能量的人。
第一点:
搞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心理学知识是特别有必要的。这个过程中,我也是感受到了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这样的一个事实。
我正处在自我攻击向自我接受的过渡阶段。
自我剖析可不是自我批评,它是自我认识的一条路,是一条很漫长且岔路口极多的路。很容易陷入无可救药的失落,迷茫,陷入自卑之中。解决办法是有的——多深入学习、多和牛人交流。就像老师分享的,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有很多派别,应该尽可能都去了解,以免陷入高级的片面认知状态。
武志红老师的课,我听的很有意思,也确实帮我认清了一些现状的原因。但是,当我读《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学习到荣格,引发了我这样的思考:我知道这些原因对我自己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这就是一种不断清晰自己行为和看清自己思维盲区的过程。不知道你有类似这样子的体验吗?
还有个状态就是老师分享的“甩锅大侠!”,这种不面对现实,把当下的差劲,归因给外界的行为,就是所谓“巨婴”吧。
开挂的人生,就是一个接受自己现状,有勇气跨出自己舒适区,体验更广度的生命的状态。
用“我允许我怎样”代替“我不喜欢我怎样”。给自己一点宽容,要自己给自己创造一种再生力,钝感力。
第二点:
多做那些让你兴奋的事。
在热爱的领域里努力玩耍。
我担心你和我一样联想到游戏。所以我想补充一下:多做那些让你有所成长的兴奋的事。
第三点:
主动换掉你的脑子
概念这个东西,真的真的是我们思考的工具。换掉脑子,就是重新地认识已有概念,更好地接受新概念。
老师分享的方法是:多读好书,多见牛人,多混好的社群,多参加好的课程。
看到这些在心里熟透了的方法,我只能惭愧的不说话了。我静静。
看到这些的你,希望你可以很好地践行!我在赶。
思想是最源头的东西,思考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与那些优秀的人交流思想,主动打磨自己的思想,我们一起去变好!
第四点:
主动扩大你的舒适区,做点自己不敢做的事。
刚好在听陈海贤老师的发展心理学50讲,里面对于心理舒适区有一个全新的解释:真正的心理舒适区,是指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不知道这个定义你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冯悄悄老师在这里,更强调的是“勇气”。勇敢跨出舒适区,突破自己。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给了我对于勇敢的感受,也让我想到了自己之前的一些突破:主动申请演讲、主动提出参加学院的篮球比赛等。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的一些退步,进步。
附加老师分享的结尾金句: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亲手创造它。
你并不是在发现自己,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
人生本来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全由你亲手写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6037/1dd4eb5f09affcf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