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别人的好
摘要
- 当看不见别人的好的时候:
不对......
我应该把注意力妨碍自己的成长之上;
我不应该吧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若是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儿做对了?那儿做得很好?以便我能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 你就像所有的正常人一样,不断把注意力放到“证明自己”上去————并且常常“用力过度”乃至“姿势走形”......动不动就“演砸了”,乃至还要花时间花精力多到角落里“舔伤口”或者“硬着头皮死撑”,反正无论哪一样都不是利于成长的事儿。
总有些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与他人比较,最终发现当下的自己就是不够OK,在这样的时候,就要启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告诉自己:
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应该比较的是未来,而不是当下......我们当下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成长————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怕比较将来的.....
-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一句话总结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17 正确的价值
摘要
- 绝大多数从高处跳下来自杀的人,很可能不是摔死的,而是吓死的。若是落地的那一瞬间心脏仍在跳动,那么落地的那一瞬间,由于血压依然存在,大抵上应该是“血花四溅”的...可实际上,大多数尸体甚至没有血迹——因为在落地的那一瞬间之前,心脏早就停止了跳动。
在跳下去之前,那“这世界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感觉是那样的真实,乃至于迈出那一步跳下去显得那么“义无反顾”。可自由落体在着地之前是有一定时间的。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大脑会进入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很多生还者都描述过他们的经历:那并不是“瞬间”,那是“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个过程中,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会被唤起,看到的就好像是一个清晰缓慢播放的幻灯片一样...... - 生活的意义,是你自己赋予的。
- 特立独行且正确
- 为什么人们面对真正的价值之时会如此痛苦呢?因为他们衡量正确与否的方式错了,他们衡量正确与否,靠的不是逻辑和独立思考,靠的是“认同的人是否足够多”。
- 所以如果有一个想法,没有正确到让你愿意为它付出行动,那说明你对它还不够有信心。
- 这就需要真正的勇气了。最终,这世界给你正反馈,你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趾高气昂;相反,若是这世界并没有给你正反馈,甚至给你的是负反馈,你依然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因此灰心丧气——这不是勇气是什么?
- “有勇有谋”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有勇”说明这个人有足够的责任心,愿意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后果。只有这种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特立独行”。
“有谋”说明他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简单地意气用事,做事讲逻辑,只有这种人才更有机会接近真正的“正确”。
文章逻辑:
- 类比说明
- 引出第二痛苦
- 用矩阵工具发现这个事
- 举例VR/AR
- 提出表现型人格/进取型人格
- 举4个自己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
- 提出有勇有谋。
一句话概括:
始终问自己最重要的时候什么,成长,所以不要做表现型的人去迎合大众,而忘了做进取型的人(特立独行且正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