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为什么工作
为什么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获得报酬,这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意义。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粮食,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然后,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吃饭只一个目的吗?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日复一日勤奋低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等了不起的作用。
一位仅小学毕业的木匠,职业生涯一直是修建神社。他觉得树木里宿着生命,在使用千年树木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年岁月的考验。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地工作,磨砺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在感到疑惑:“工作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希望能记住: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中最珍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二、工作造就人格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不理,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一则小故事:有一个未开化的小村庄,人们认同“劳动是美德”这一观点。在他们的生活中渗透着一种纯朴的劳动观:“认真工作能塑造美丽心灵”“没好的工作产生于美好的心灵”。村民们互相评论各自田地的整修情况,田地耕作的精细的人就会被称为“人格高尚的人”,会收到全村的尊敬。对他们来说,劳动是获取生活食粮的手段,同时也是磨炼心志、修炼人格的手段,出色的工作唯有出色的人才能完成。
而在给人类带来近代文明的西方社会里,从基督教思想起源,“劳动乃是苦役”这个观点相当普及。亚当夏娃因为偷吃禁果被赶出伊甸园,原来不需要劳动就能丰衣足食,在放逐后,为了得到食物,他们不得不怀着痛苦的心情开始劳作。在这个故事里,人们为了抵赎自己的原罪,才不得不接受劳动这种惩罚。于是劳动在人们的意识里成了一种负面、否定的形象。对于欧美人来说,劳动本是一种充满痛苦、让人厌恶的行为,因而产生了近代的劳动观:工作时间应该缩短,报酬应该提升。
在之前的日本人中是不存在这样的劳动观,人们认为劳动虽然艰辛,却能带来喜悦感,自豪感,并能让人明白生活的意义和劳动是高贵的行为。随着社会逐步西方化,劳动观发生了变化,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食粮,劳动是必要之恶。许多人本人就把劳动看做是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三、极度认真的工作才能扭转人生
稻盛先生年轻时候也不是一个热爱劳动之人,曾经认为,在劳动中要遭受的苦难考验简直就是不能接受的事。大学毕业以后,在恩师的介绍下,进入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在进入公司后一年,同期进入公司的大学生相继离职,只有自己和京都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最终报考自卫队干部候选生学校,由于家里人觉得稻盛先生的做法是忘恩负义的,不希望他离职,最终同期进入的大学生只剩下自己。
在一个岗位做不好,辞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能做好,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一帆风顺。稻盛先生也改变了自己发牢骚的想法,把心思都集中到本职工作上,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当前工作。把生活用品都搬到公司就住实验室,钻研新技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专业书籍,在下班后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学习。就是这样的努力下,在非自己专业的领域无机化学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在后来研究了“美橄榄石”新材料,接到了大量的订单,让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即使在苦难中,只要拼命的工作,就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罢,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坚持“愚直、认真、诚实”地工作
据说任由108种烦恼,其中“欲望、恼怒、愚痴”这三者都是卑怯之心,是让人陷入烦恼的最厉害的东西。释迦牟尼把这三者称为“三毒”,它们是将人的行动导向错误道路的万物之源。 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恼怒,就会发泄愚痴和不满。人生在世少不了这三毒,因为人有血肉之躯,为了生存,这“三毒”又是必要之心,自然赋予的本能。比如,为了生存,人要有食欲,对于敌人要表达愤怒,要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时发泄不满。但这“三毒”不能过度,为了能控制三毒,就是拼命工作。
愚直、认真、诚实、专业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欲望。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无暇发牢骚。日复一日的工作,还能一点一点的提升自己的人格。
五、要每天反省
不管人怎样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觉中仍会做出出格的举动。在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时候,需要进行自诫。一旦做了不好的事情,动了不好的念头,就要虚心反省。这样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也有利于提升心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