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种货币,它是通过白银熔铸成锭,在市场中广为流通。银锭开始于汉代,其后铸造并没有间断,不过真正盛行是在明代,到了清朝银锭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因以“两”作为重量单位,因此常常被人称之为银两。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7664/9a8a3e74bb6ce761.jpg)
当前,钱币收藏市场一片火热,银锭这种不能出现在流通市场中的货币,成为了重要的收藏对象。在银锭板块中,清代银锭是中国银锭发展史上最鼎盛时期,根据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表现也不尽相同,形式多样、名称繁多,收藏起来乐趣多多,深受集藏爱好者的喜爱。而且,银锭承载着较多货币文化和历史文化,虽然已经退出了流通市场的舞台,但它的价值却不容忽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7664/462be3f55268239a.jpg)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中国用银作货币的历史由来已久,清代是中国银锭铸造和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地域不同,铸造工艺流程不同,各地银锭的器型各异、形式多样、名称繁多,今日展示的是一枚清代光绪年间所造银元宝。此元宝重量:182.6g,元宝两头呈七十五度向外斜出,折翘起形状如船形,造型相当的精美,可谓是稳重秀丽又端庄。底部气孔口小洞大,深浅大小不一,孔内圆润光亮、有层次感。流传至今品相依然完整,堪称是难得一见的佳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7664/7232f49858fa13ce.jpg)
近两年明清银锭价格的火速上浮,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收藏者,也造成了银锭价格的极速飞涨。拍卖市场上一鸣惊人的清代“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五十两银锭以30.6万成交,再次肯定了银锭“不差钱”的潜在价值。2007秋季“古钱金银锭”专场拍卖上,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以156.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创下了银锭拍卖的最高纪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7664/7ead74927e0733f1.jpg)
业内专家认
为,银锭之所以有这样的行情,很关键在于观赏价值强。清朝时期,银锭一般都是由官办厂铸造,为了防止成色不足,凡属由民间作坊铸造的银锭都有商号和工匠的姓名。如“五月”、“公济道”是就是商号和工匠名字,光绪银锭则指的是光绪年间铸造的。光绪银锭在自然氧化后,宝面依然维持原铸银光,银质温润洁白,身上聚集了岁月的积淀,蕴含着丰富无比的历史文化,收藏价值相当之大,令人惊叹不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17664/960d70f4675aca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