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

作者: 无赖宵小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20:45 被阅读7次

垄断

垄断

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一个厂商:

  • ①一种产品只有一个销售者;
  • ②产品不可替代;
  • ③其他厂商不能进入该产品市场。

因此,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所以垄断厂商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销售量来提价,或者通过增加销售量来降价。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特征:

  • 1、AR 曲线与需求曲线 D 重合。
  • 2、当 MR = 0 时,TR 曲线达到 Max,当 MR < 0 时,TR 曲线递减,当 MR > 0 时,TR 曲线递增。
  • 3、当需求曲线为直线的时候,其 MR 曲线的斜率为需求曲线的斜率的 2 倍,即 MR 曲线等分 BC 和 OG,MR 曲线将需求曲线与价格轴之间的水平线一分为二。
  • 4、MR = P(1 - 1 / Ed
    Ed > 1 时,TR 斜率为正;销售总收益与销售同方向变动;
    Ed = 1 时,TR 斜率为零;销售总收益不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Ed < 1 时,TR 斜率为销售总收益与销售量反方向变动。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企业的成本曲线:

与完全竞争企业相同,起初下降,然后上升。但是总收益曲线不同。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MR = SMC

  • 1、利润为 Max 的情况(AR > SAC)
    获得经济理论P1FGH。当 MR > SMC 时,增加产量,理论增加;当 MR < SMC 时,减少产量,利润增加;当 MR = SMC 时,利润 Max。
  • 2、亏损为 Min 的情况(AR < SAC)
    亏损 HGFP1。当 MR > SMC 时,增加产量,亏损减小;当 MR < SMC 时,减少产量,亏损减小;当 MR = SMC 时,亏损 Min。
    当 AR > AVC,厂商会选择继续生产;当 AR < AVC,厂商会放弃生产,当 AR = AVC,生产不生产对厂商无区别。

    同样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也可能出现在 AVC 曲线的最低点或下方。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而垄断性厂商没有自己的供给曲线。



因此。对于垄断厂商,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但供给曲线不存在规律性。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MR = SMC = LMC
在长期,完全垄断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获取经济利润(即垄断利润),或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垄断市场,即使长期也不可能有新的厂商进入,因此,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高额的经济利润。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差别定价)

价格歧视:

指厂商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 1、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
  • 2、消费者群体和市场是封闭的。

一级价格歧视:

或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销售商品,并据此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这时所有消费者剩余都变为垄断厂商的收益,消费者剩余为零,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全部剥夺。


二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而分成两个以上的组别,并按组制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部分掠夺消费者剩余。厂商得到的总收益为 OP1BQ1 + Q1GCQ2 + Q2FDQ3 的面积和;没有价格歧视时的收益为 OP3DQ3 的面积。

三级价格歧视:

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性质的消费者或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指定不同的价格。实现最佳产量配置的条件是:从每个市场所得到的边际收益都相等。


产量的确定:垄断厂商根据 MR1 = MR2 = MC 的原则在两个市场上分配产量。
若 MR1 > MR2,垄断厂商会增加在 1 市场的销量;
若 MR1 < MR2,垄断厂商会增加在 2 市场的销量。
价格的确定: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一种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即竞争和垄断相结合的市场结构。

  •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
  •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较平坦,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竞争市场商品的差别性和替代性,使该市场中每个厂商都有两条斜率为负且相互交叉的需求曲线:

  • d 需求曲线(主观、预算):其他厂商对某一厂商的产品价格的变动没有反应
  • D 需求曲线(客观、实际):其他厂商对某一厂商的产品价格的变动完全反应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MR = SMC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调整过程,是一个厂商不断以垄断厂商的行为方式,在其他厂商的反应下不断调整,达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过程。最终在下图 b 中实现短期均衡,即均衡点 E,MR 与 SMC 的交点 E 对应与 d 和 D 的交点 H。此时,利润达到 Max,也可能是损失 Min,取决于 H 点和 SAC 曲线的位置。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MR = LMC = SMC;AR = LAC = SAC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调整过程中,个别厂商不断以垄断厂商的行为方式,调整规模已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其利润受到可自由进出厂商的影响,最终,厂商利润达到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 = LMC,同时,超额利润为 0:AR = LAC = SAC。



(垄断竞争长期均衡的点一定处于 LAC 曲线的左半边)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由于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比较大,任何一个厂商进行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

  • ①一个行业只有几家大厂商,每一家厂商的产量都占有很大的份额。
  • ②进入市场相当困难。
  • ③厂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相依赖性。

(由于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都占一个较大的份额,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其它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它厂商的影响以及其它厂商可能做出的反应,然后才能在考虑到这些反应方式的前提下才去最优利的行动。)

(1)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双寡头垄断模型

假设条件:

  • ①两个寡头生产的是同质产品;
  • ②生产成本均为零;
  • ③所面临的是共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以相同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 ④双方都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产量。


调整轮次 A ΔA B ΔB
1 1 / 2 0
2 1 / 4 1 / 4
3 3 / 8 -1 / 8
4 5 / 16 1 / 16
5 11 / 32 -1 / 32
6 21 / 64 1 / 64
7 43 / 128 -1 / 128
8 85 / 256 1 / 256
...... ...... ...... ...... ......
求和 -1 / 6 1 / 3
最终 1 / 3 1 / 3

(2)斯威齐模型(拐折的需求曲线)


假定,代表厂商将对竞争对手的调整做出两种反应:当对手提价时,该厂商不跟进;当对手降价时,该厂商也降价。于是,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为拐折的 ABD。只要边际成本 MC 的变动是在 MR 曲线的折断区间 F — G 之间,厂商就没有理由改变其产量和价格。
这是因为:
当 MC 曲线的变动是在 MR 曲线的折断区间 F — G 之间时,
若产量大于 Q1,MC > MR2,降低产量利润增加;
若产量小于 Q1,MC < MR1,增加产量利润增加。
因此,无论产量在 Q1 的左边还是右边,调整产量到 Q1,都能使利润增加。

(3)斯塔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该模型中,将寡头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领导者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在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可以在考虑对手可能的决策结果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产量;追随者只有在领导者做出决策后才能做出反应,确定自己的产量。
先根据追随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确定追随者的反应函数;然后领导者在已知追随者的反应函数下,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得出领导者的均衡产量,进而得出追随者的均衡产量。


不同市场的比较

需求曲线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价格 超额利润
完全竞争 水平
(三线合一)
MR = SMC P = MR = LMC = SMC = LAC = SAC = AR
(P = LACmin
= 0
垄断竞争 向右下倾斜
(较平坦)
MR = SMC MR = LMC = SMC
P = AR = LAC = SAC
= 0
完全垄断 向右下倾斜 MR = SMC MR = LMC = SMC
P = AR ≥ LAC = SAC
≥ 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六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ba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