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亘古的黄色(之三)[原创]

亘古的黄色(之三)[原创]

作者: 西贝2018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11:24 被阅读0次

            亘古的黄色(之三)

                          ---走近陶寺

          了解陶寺,认识陶寺,始终是我的心愿……因为,这里是最早的"中国",这里是我们先祖尧的帝都。
          在陶寺遗址,可以寻到四千多年前先祖尧的身影,可以遐想先人们在这片土地生活的情景,可以感受他们携着千年惠风迎面朝我们款款走来的那份欣喜……
                                ——题记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1926年曾发出感叹:“临汾县,这是一个勾起人们历史遐想的城市——帝尧的古都!中国的读书人又有谁不熟悉这位伟大君王的种种高尚品德呢?可是,他究竟建造过一个雏形的城市没有?”这是李济之问。

          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认为:"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文化的交汇撞击之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它不仅达到了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级阶级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这是苏秉琦之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陶寺遗址第三任考古队长何驽认为:陶寺扁壶朱书为“文尧”二字,多角度的证据链可以推定此地为“尧都”。墓葬中出土的圭表,将"地中之都"、"中土之国"的本初"中国"进行了完美诠释,它是华夏文明核心开始的一个门槛。这是何驽之践行!

          1988年陶寺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01年陶寺遗址被列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文明核心的形成和尧舜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四月好友父亲去世,我去侯马参加葬礼后便独自一人去曲沃和襄汾。生为山西人,想看看当年的晋国,想走近渴望已久的丁村遗址和陶寺遗址。

          记得我在农田道边找到丁村遗址的石碑返回时正赶上大风天气,尘土到处飞扬,尽管丁村与陶寺同属襄汾县,二者都是举世闻名的著名遗址,但因为都在田野间,少有人驻足和问津,所以遗址间没有往来的公交,出租车也极少,等车很不容易。终于有一辆出租车送人后折返出来,急忙拦停,坐定后告知去陶寺,巧的很,师傅就是陶寺遗址所在半坡沟村人。再问贵姓,哈哈居然是贾姓一门中人!师傅也是中年人,话语沉稳,虽素不相识,但彼此已不觉陌生,我们在车上随意聊起来。

          据说唯独陶寺当地人对"太阳"的发音很特别,喊太阳是"尧王",我想印证一下,于是问:"太阳你们怎么说啊?"

          "尧窝"(当地发音)。

          我学着他的发音,一边问:"周边其它地方也这么说吗"

          "只是我们村的人这么说。如果你想听,一会儿我带你到村里听听他们说。你是大学老师?去陶寺搞研究?"

          我一笑置否,告诉他都不沾边,只是想看看陶寺。

          他诧异:"一个人跑这么远来看啊。我的车常年跑出租,经常有客人是北京一些大学的老师,有时候还有外国人来这里考察,陶寺很有名,早些年有考古队在这里,出土的有龙盘、陶器……现在原址上把观象台建起来了" 。 

          哈,真不愧是陶寺人!

          我说:"那先去观象台吧。彩绘龙盘你见到过吗?"

            "一会儿路过的牌楼上就画着呢。"

          "山西博物院有实物,以后有机会来太原看看。另外彩绘龙盘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有的龙长着牙齿有的不长着牙齿,这是迄今中原最早发现的龙图腾。当时在你们陶寺考古的负责人是何驽先生,他担任考古队队长。"

          "你认识何驽?"他有点惊讶。

            "你也认识?"我更惊讶。

          "认识啊,考古队当年就在我们村么,何驽负责,他学问大得很,什么都懂,没有不懂的东西。"他的话语里是满满的崇拜。接着说:"当时有个算命先生找到何驽,大概想给他算算命,结果何驽直接说:你想问什么,我给你解答!算命先生不好意思走了。过去他常在这里,现在很少回来了,几年前见过他一次,几十年过去,感觉他明显老了。"

          确实如此,我去年在山西博物院听陶寺遗址的讲座,主讲人是何驽,他略显清瘦,目光睿智,个子中等偏高,穿一条牛仔裤,估计是长期田野工作的习惯。他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都在北大攻读,之后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担任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的第三任队长。

            我们聊着的时候车已经到了建有“尧都陶寺”过街牌楼前,他把车特意停下来。

          陶寺乡位于襄汾县城东北十五华里,牌楼坐西朝东,三个人字形黄瓦大顶一字排开,高顶居中,三顶下又有四个黄瓦小顶对称排列在牌匾两侧,下层小顶之间分别巧妙的将陶寺遗址代表性的龙盘穿插其中成为牌楼彩绘的组成部分。上下两层黄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庄重。匾额上书写着金色的四个大字"尧都陶寺",四个圆柱立在石墩上有力的擎起整个牌楼。靠近匾额的两个木柱上分别写着楹联。正面的楹联是:凭城墙宫殿观象台便知中国起源,有鼍鼓龙盘青铜器是为文明肇始;木柱背面楹联是:增民丰腴与民福祉谱文明惠风,爱我陶寺建设家乡创和谐社会。

          车行走不远,便是陶寺遗址所在的东坡沟村了。四月的田野绿意盎然,去古观象台的路边芍药花开得正艳,在风中摇曳着。路侧有一块"陶寺古观象台"的石碑,不远处可以看到矗立的观象台。旁边有陶寺遗址公园建设项目、陶寺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及尧舜之都最初中国、陶寺文化、陶寺遗址40年发掘历程等宣传大牌板。

          抬眼望去,是一排矗立的弧形石柱,好像一条飘带。石柱高低一致,相互之间的缝隙宽窄不同,走近仔细看,不同的石柱上标注了不同的节令。它的后面有一座山,当地人叫塔儿山(典籍里称崇山)。因为天气不够晴朗,透过石柱缝隙,远处的塔儿山仿佛只是被灰色线条勾勒了一个淡淡的轮廓。几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是站在这个观测点上,透过12个柱缝,根据塔儿山日出时在柱缝间的变化从而确定特定的日子,如春分、秋分(7号缝)、夏至(12号缝)、冬至(2号缝)等20个节令都可以在此观测到。当时而言,这是伟大的科技,是世界最先进的天文学技术!古观象台的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了《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真实性。

          其实,当初发现有三层夯土结构,13根有弧度的夯土柱,它们排列很独特,考古队员很纳闷,这些土柱究竟有何用处?如果祭祀,有一个平台即可,为什么要建造宏大的13根土柱?后来,经过反复测试和验证并邀请天文学专家论证从而确认它是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遗址。2005年11月10日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第438期刊刊登出这一消息后,世界为之轰动。

          陶寺遗址观象台的发现与《尚书.尧典》讲述尧"观象授时"相吻合,与独特的宫殿区、彩绘龙盘、陶鼓、鼍鼓、石罄、圭表、玉钺等共同体现了邦国"王权"所在,从而为推定"唐尧帝都"提供了厚实的依据。另外,陶寺遗址呈现的内城与外城墙、等级分化的居住区、大型仓储区、手工业集中的作坊区、祭祀区、墓葬区等生活、生产场所可谓一应俱全,还有目前发现最早的排水扳瓦,这些都无不说明它已经具备了文明化社会的特征。

          由此可见,陶寺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它让文明始祖尧从此走出远古传说而成为信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站在这些沉默的石柱前,我好像看到了一位从几千年走来的巨人,它的胸前是一串被拉开的手风琴键,阳光跳跃其上,它发出美妙绝伦的声音,从不曾改变的光芒千年而来,照耀在他手中的石刀石斧上,照耀在那古铜色坚毅而宽阔的额上,也照耀在我的脸上……我站在观测点上,瞬间热血沸腾,我与陶寺先民们似乎都在穿越着时光奔向彼此,我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们簇拥的身影,他们身披第一缕东方日出的霞光,他们的眸子里辉映出那条盘曲图腾的龙,他们手里高举着转动着那只黑色的陶罐,朱红矿粉书写的两个字格外耀眼,他们从太阳深处欢跃而来,"尧王"的喊声惊天动地!尧,是他们的王,是他们心中的神!如太阳般神圣崇高伟大!他们也许想不到,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个声音从不曾消逝,在他们当年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这轮太阳依然被呼喊,依然是"尧王"!

          陶寺遗址经过考古挖掘后已经回填,广大的田野里,只有一段短暂的木板栈道通向观象台,它就这样以几千年前的姿态兀自静静的矗立着……

          认识自然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自然,这是人类不断进步和昂然前行的一行脚印,陶寺古天文观象台应该是人类科技的第一道燧火吧?我认为人类在尊重自然同时逐步征服自然的不屈精神也由此而开始!

          虽然,征服是从膜拜开始,但人类智慧的光芒是在征服中绽放。认识客观世界并掌握规律意味着创新!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掌握农时的重要节点具有非凡意义,因为它让生命从此不再盲目,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希望,希望里有更多的收获,收获中会让更多的人们拥有生命,更多活下去的生命就会形成力量,力量可以建设,力量可以创造,力量可以让邦国壮大,可以让文明随着生命前行的脚步传播与远行……

          这一切,也许就是它沉默却挺立的意义!

          从观象台出来后想看看"陶寺遗址"石碑,出租车师傅一边开车一边告诉我石碑就在村口,可兜来兜去就是找不到,最后才听说石碑原来放在村口嫌碍事,就把它搬移了位置,最后在村口路边的灰色墙角下才找到,它灰灰的被周围的垃圾围拢着……"陶寺遗址"是1988年1月13日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我没想到如此震惊世界的遗址,竟然不被重视,更谈不上珍视,以至于被冷落到这种程度!当然,遗址上天文观象台已经复原,陶寺遗址的保护工程也许不久会启动,但无论今天怎样规划和未来怎样建设,"陶寺遗址"的石碑不应该如此不堪!

          目前,陶寺遗址发掘面积仅为总面积的千分之五,无数未知与奇迹在千年尘封中静静等待,等待着重新认识它们的一天!

          相信有一天,我们终会有一场盛大的重逢和团聚!

          离开陶寺遗址的时候,我眼前突然觉得它不是田野,不是土地,它是一座山,它是一片汪洋,它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它是我们心中贲出的血液,它是一棵沧桑的古树,它是苍劲逶迤不绝的根脉……

          当我们知道中华文明的曙光何时升起,我们也将同样知道未来的文明之路又该怎样绵延至人类的山巅……

                          20210828

          【后记】在惊叹陶寺先民智慧的同时,疑问也随之而来,他们缔造了这样文明,但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最终又去了哪里?也许,他们的失踪与更大的集团有关,当我走过石卯遗址,我们再谈再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亘古的黄色(之三)[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cz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