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太宗的书法贡献

唐太宗的书法贡献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07:12 被阅读0次

在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中,描述了唐太宗派遣萧翼在辩才和尚手中骗取了《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

得手以后,唐太宗十分高兴,重金赏赐了萧逸和举荐他的房玄龄。

对辩才和尚呢,唐太宗表示,鉴于他年龄太大就不惩罚了,又给了辩才和尚5000石粮食的赏赐。

这怎么说呢?

明明是唐太宗强抢别人的东西,怎么变得这么理直气壮了呢?

辩才和尚也因为失去了珍藏的《兰亭集序》,终日郁郁寡欢,一年不到就去世了。

我想,辩才和尚把皇帝的赏赐兑换成钱,全部用在了寺庙的修建上,说明他并不是爱财的人。他不愿把《兰亭集序》拿出来献给皇上,因为他自己就是书法的极度爱好者,怀有对书法的一份热爱。

唐太宗知道辩才和尚因为此事去世后,下令对他予以厚葬。对辩才和尚,唐太宗内心估计也是有愧疚的吧。

那么,唐太宗为什么非得要这份《兰亭集序》呢?

唐太宗曾经下诏遍寻王羲之的真迹,他这样做首先是因为他本身就非常热爱书法,而且特别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还亲自写了《晋书·王羲之传》,为王羲之作传宣传。

他每天刻苦临摹王羲之的字帖,领会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唐太宗的书法写得极好,本身就是一位书法家。被后人称赞说,很像王羲之的书法。

山西晋祠中就藏有一块唐太宗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石,上面的字是由他亲自书写的。

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行书碑,俗称“唐碑”。

晋祠铭

我们看《晋祠铭》上面的行书具有王羲之的飘逸,又有一份端雅大气。

现在,碑上面的字迹已然模糊,因为历朝历代都有无数的人用它来做拓本。

所谓拓本,就是用纸紧覆在碑或者其它金石器物上,把上面的文字或花纹,用墨等复印下来。

由于年代久远,在上面锤拓的次数过多,造成上面的字迹已变得模糊不清。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书法,为后人所推崇,是无数后人临摹的学习的对象。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是书法艺术的积极推动者,他拿到兰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以后,让人摹拓了几十本,分发给皇子、亲族和近臣等,让他们共同学习临摹。

有了统治阶级上层的带动,王羲之的书法更加深入人心。

可以说,王羲之的书法能够引领中国书法一千多年,与唐太宗的大力倡导是分不开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早已消失不见,只留下了唐朝的摹拓本,供后世的人学习和仰望。

再说回唐朝。

唐太宗还将书法也纳入到科举考试中,广泛吸收书法专业人才。

这样在社会上就再次掀起了学习临摹书法的热潮,进一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虽然唐太宗有些不择手段地攫取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不过他对书法艺术发展也有着极大的贡献。

在回看那幅台北的《萧翼赚兰亭图》摹本,内心又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萧翼赚兰亭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太宗的书法贡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dm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