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小时候学英语接触的《Follow Me》和《New Concept English》,还是看小说、电视剧《大卫科波菲尔》、《老古玩店》等等头体验,不由得对所述英国和伦敦充满好奇。学习自然科学相关知识时,弹丸之地的英国能出牛顿、达尔文、卡文迪什、法拉第、戴维、培根、胡克等等这样的科学家又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国是诸多现代社会制度体系首创或缔造者。我们享受到的许多现代文明成就和结果,其功劳应该归于英国。然而,文化总是嫌贫爱富的,经济被美国超越后,我们更多接触或被洗脑的旅游目的地也成了美国、欧洲、日本等。两年前,因为英国推出优惠的签证政策(两年多次往返和一年多次往返同价,貌似现在还在优惠期),我心血来潮办了一个英签,这次五一假期调整成休4天,我看自己的签证到了6月就要到期,于是提前一个月决定还是去趟英国,加上请了4天假,一共在伦敦呆了8天。现在可以说,这是我最满意的一次旅游体验。
圣保罗教堂8天呆在同一个城市,其实远远不够,也给我下次再访留了借口。我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伦敦眼、威斯敏斯特教堂、肯辛顿宫、肯辛顿公园和海德公园、皇家植物园邱园、格林威治天文台、旧皇家航海学院、伦敦塔、圣保罗教堂、金鹿船、碎片大厦、伦敦动物园、帝国战争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特拉法加广场、查令十字街、皮卡迪利圆环等等。这里面许多场所几乎都是早上10点开门,下午5点闭馆,就算是一天的浏览都是非常匆忙的走马观花,而且每天都有高强度的徒步。所以即使已相当疲乏,仍有大量计划必去但最终不得不放弃的内容,比如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泰特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温莎宫、白金汉宫(不过我觉得皇室宫殿,去一个就足以,这次我参观了肯辛顿宫)、狄更斯美术馆、摄政公园(只看了一角的伦敦动物园)、圣詹姆斯公园、国家肖像美术馆、皇家空军博物馆、披头士的Abbey road、看一场音乐剧等等等等,可以说即使再呆8天,也不见得足够。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带来自我提升,或是学习新事物的起点和契机。即使做了大量功课和已有的积累,依然觉得自己极度贫乏,无法应接一个个新知的冲击。每天最多的体验莫过于:哇,这个这么有趣,回头一定好好补补课,由此,伦敦超越了曾去过的所有国外城市,上升成我最喜欢的目的地。
我会陆续把参观的内容,以自己的理解和查找的背景资料,用系列方式写出来,计有大英博物馆系列、自然历史博物馆系列、帝国战争博物馆系列等,如能激发更多人兴趣,可以自己去伦敦体验下,我觉得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这次先说伦敦的住和行。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就于1863年建于伦敦,上百年过去,伦敦建造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地铁网,再加上伦敦主要景区比较集中,因此搭乘地铁是最快捷的途径。地铁按区域不同采取一票制,区域则是以伦敦核心地带为中心,由内到外画成一个个类似同心圆,最中心的圆为1区(Zone 1),然后是2区(zone2),起始地目的地在一个区内是一个票价,跨几个区票价就会累计递增,此外,票价还会分高峰期和非高峰区。无论地铁还是公交,都不接受现金购票,而是需要办一个预付费ic卡,进出关闸都需要刷这个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牡蛎卡(Oyster Card),说它大名鼎鼎,是因为牡蛎卡是所有预付费ic卡的鼻祖。深圳用的深圳通、香港用的八达通都是其繁衍物,当然现在中国使用了更先进的技术,通过刷二维码,绑定第三方支付可以实时支付,这属于青出于蓝。伦敦缴费费用不算便宜,不过每天会有上限,到了上限后就不用再收费。牡蛎卡可以很方便地在任何地铁站的自助终端办理购新卡和充值。然而我却遇到一个尴尬情况,我抵达希斯罗机场太早了(早上6点),可以人工购卡的地方还没有上班,而地铁那个自助终端不接受现金(接受现金也没用。我带的都是50镑的,自助终端接受最大面额是20英镑现金),我的visa信用卡也不能识别,让我立刻抓瞎。好在遇到了一个留学生模样的中国小女孩,我请她用她的支付卡帮我买牡蛎卡,然后我给她50英镑现钞,说实话这种需求被拒绝都无可厚非,但小姑娘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救我于水火之中。所以离开伦敦的时候,我不但保留着牡蛎卡,里面的余额还足以从希斯罗机场地铁至伦敦任何地方。
伦敦地铁图伦敦地铁一共有十多条,若是看地铁图找目的地会很累人(对了,世界各地的地铁运行图的这种以颜色、线条区分的拓扑图的鼻祖也是来自英国伦敦地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手机的谷歌地图,你输入了起点和终点,就会告知你详细的搭乘方案。包括搭乘哪条线路,这条线路的终点站是哪里(让你决定坐哪个方向),起点站哪里,要做到哪里,要做几站,最近一班地铁几点到达等,所有你需要知道的信息都会一目了然。终点站方向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站不同方向是不同的站台(platform)的。伦敦地铁很窄,无论车站还是列车,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设计标准,伦敦地铁被称作tube(管子),而不是metro(法国、中国)、subway(美国),去了你就知道为啥叫管子了,因为就算是车站,也就是个口径更大点的管子,时代沧桑痕迹随处可见,比如现代化改造的电缆就直接挂在墙壁上,而墙壁也很有年头,但很干净有序,特别是管壁上的各种宣传海报,制作的艺术水准是世界顶级的。虽然老旧狭窄,但指引非常清晰,无论转线还是出站,在适当位置都有明确的文字指引,跟着走绝不会错过。要注意的是,出口不是exit,而是Way Out,而叫Subway的不是地铁,而是地下通道。
因为地铁特别方便,所以选酒店若是在距离地铁站不远,那就非常方便,我住的酒店距离Bakeloo线的Lambeth North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酒店房间还带有厨房,配置电磁灶、烤箱、烤面包机、咖啡机、自动洗碗机、冰箱。酒店楼下有好几个超市便利店,每天买来各种半成品自制早餐和晚餐,别提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和安慰。
伦敦人热情善良,但你不提出要求,不会主动惊扰你,这点我非常欣赏(美国式的见人就打招呼我觉得累)。黑人特别多,但看上去很朴实。在伦敦的博物馆或学习场所,到处可见成群结队穿着反光马甲的孩子们(这些孩子真幸运),不过明显看得出黑人、印度或中东孩子占更大比例(也许是公立学校如此)。伦敦的治安也很好,没发现什么偷窃或者混乱局面,这点比巴黎好太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