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前一天,下午的办公室,在老板娘走后,大家更加松散,手机刷起来,闲话聊起来。
新来的同事,忽然拿起一袋零食问,谁要吃饼干?边说边站起身来,离了座位,向我走来,问我要不要?
这份热情,颇让我有点受惊!要知道,她进公司两周了,带了吃的,都只问她身旁的两个90后同事(相对我而言,这两位可算是公司资深员工了),从来没有问过我,连句客套话都不曾讲的。
要说,为那点吃的犯不着放心上,更不至于生气,咱又不缺那一口。但,心里还是有点膈应的。这不显得有点儿孤立我,或者,眼睛有点儿毛病不是?
倘若我俩之间毫无交集,或许我还没啥想法。偏偏,同为新人的我们,偶尔在茶水间还说一下话。我在心里安慰自己说,我的座位离她比那两个远点,她就近问也属正常。要说资历最老的,莫过于财务大姐,单独一个小办公间呢,新同事也没特意去问她要不要吃呀。除非是其他人都问过,唯独不问我,那才叫事儿!
然而,我终究还是不舒服。饼干是和老板娘吵架后负气离职的单证妹子给她的,她没吃,放到现在。自己不吃,扔掉便是了,为啥还要问别人吃不吃?当初,单证妹子发饼干时,人人有份,谁又稀罕她手里的那袋!
就当我小心眼了。但,新同事在笼络人心这一块,做法是蛮明显的。
我不禁,脑补了一下她进公司前前后后的情景。
两个多星期以前,她来公司面试。
老板娘是个话痨,每次面试,都能聊上半个小时以上。此次也不例外。
临走时,老板娘边推开会议室的门边说,咱们都考虑考虑吧。她含笑离开了。
我们的八卦之心顿起,忍不住向老板娘打听结果。老板娘说,对方和自己同龄,四十岁了,有经验,并且住的地方离公司也近,看得出来,她挺想来的。
公司近来人员流失大,空座越来越多了,按理,应该多招点人,来增添人气。明明人家已经表明了意愿,我们不懂老板娘啥意思。
她招的职位,眼下就只有一个人(就是后来走掉的单证妹子)干活,经验不足,做起事来顾此失彼的,弄得与她合作的同事都有怨言。之前面试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老板娘颇为满意,第二天就来上班了。但也就上了一天班,人家就再不来了。这种情况下,有人肯来,还矜持个啥!
一周后,新同事到底是来了。
我们这才有机会看清她的长相。一张普通的四十来岁女人的脸,岁月的痕迹挡不住,最惹眼的,是她唇边的一颗黑痣,不是嵌在皮肤上的,而是外凸的。
她的声音纤细柔弱,比她的外貌要悦人十倍。刚来的两天,她不怎么说话,到了第三天,她便憋不住了,打开了话匣子。
怎么开的头,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她幽幽感叹自己的妹妹遇人不淑,吸引了大家的好奇心,侧耳倾听。于是,她将自己妹妹如何成为单亲妈妈,后来陆续和两三个男人交往的细节都讲了。作为姐姐,她对妹妹交往的每一个男人都仔细考察,觉得都没个靠谱的。到现在,妹妹还单着,她也为之着急。
说到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理当谨慎。象她自己,就嫁得不赖,老公在烟草公司上班,稳定且收入高,他们在这座城市也拥有了两套房。唯一遗憾的,就是只有一个孩子。具体原因,她没细说,只说自己三十六七岁才怀上孩子。
接着,她话题一转,关心起同事们的个人问题来。当知道已近三十的90后资深妹子尚无男友时,新同事立刻就当起了热心红娘,说自己老公的一个男性朋友,个子挺高,人长得不错,家境也好,在本城和上海都有房。这些条件一说,我感觉90后妹子都动了心。只是,又觉得奇怪,条件不差的男人,怎么一直单着呢!最后,一听到男人的年龄,妹子连连摇头,都已经40+了,这年龄都是自己的叔叔了,代沟太大了。
这次闲聊之后,新同事与大家的关系无形中进了一层。除了有意当红娘的热心,她在吃东西时总是客套地问身边的人是否需要,更添了人们的几分好感。
单证妹子走后,一连几天,她都和别人说起这个妹子做事的毛病,及处事的任性态度。本来,众人对单证妹子印象就不佳,经她这样一分析,大家愈发吐槽了。我本想替单证妹子说一两句辩解的话,但见她是如此不讨喜,大家无非是放大了对她的不满,我还是别把自己搅和进去了。
不得不说,新同事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的热心热情,为她挣来了好人缘。两个小年轻待她,明显比对我好。
我并无妒忌,倒是开始反思自己,进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和办公室的同事,总是疏离的,除了工作,没有别的交流。尤其年轻同事,感觉有代沟,不想浪费心思去沟通。
说真的,办公室里的其中一个小年轻,我很不喜欢。老板让他带一下我,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可这小子,忒没耐性,凡事只讲一遍,若是再问,就一脸的嫌弃。我是个怂包子,对此只能隐忍。
毕竟,职场中,没人因为你年龄比自己大就该善待你。见他那么不耐烦,渐渐地,我尽量自己琢磨,实在不行再厚脸皮问了。嗐,中年人混职场,玻璃心可不行!
有时候,我在想,自己若是象新同事这样会笼络人,或许工作就更加顺畅了吧。幸而,老板对我印象不赖,说我学东西挺快。他完全不知道,我纯属被逼无奈。
虽然,我不大懂新同事的工作,但知道,再有经验的人,到一个新公司,要熟悉其做事的流程,还是需要时间的,出错免不了。新同事做资料,也不断地出了些差错,可大家对她的包容,远甚于对那个年轻的单证妹子。
这样的差别对待,是不是不公平?可是,大家并不会觉得不妥。新同事给大家提供了情绪价值,人们自然不好对她苛责太多。我们以为,混迹职场靠本事,其实,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种能力。
我承认,自己在这一块,很弱。新同事那一套,我实在学不来。习惯孤独的人,还是不必勉强自己合群了。他们所聊的内容,我压根就不感兴趣。有那个闲工夫,我都恨不得用来写篇日记。做不到人情世故练达,还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