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回向,其实是当今佛门教派中一个专业术语,其含义是指把自己平日里所修得的功德、法识、善果,归向于芸芸众生,是一种分享自己所得,利好他人的善心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学佛之人可以确保自己所积攒的功德不会轻易流失,能够朝好的方向做功。
过去我曾翻阅东晋慧远大师所著的《大乘义章》时,发现在佛门一般把“回向”行为分为三种。即“菩提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回向”。
“菩提回向”,就是说回顾自己所修行的一切善法,以此来求取菩提心,从精进自身来积攒功德;“众生回向”,就是要念众生故,将自己毕生所修善法,回赠于众生,借此来积累善报福禄;“实际回向”,就是指通过自己的善根,实践自他两利、冤亲平等,化解恶缘为善缘、化阻力为助力。
“回向”之举,其实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道德体现,是人我一如,无分别心的精神体现。佛家常道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由此不难得知,“回向”也可以被看作是佛教中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存在。
那么为什么说学佛之人一定要懂得“回向”,时常“回向“呢?道理其实很简单。
因为“回向”,是佛家中一种尤为重要的修行方式,是一定意义上可以为自己获取大量功德福缘的手段。
我们知道,佛家修行的出发点就是在于学会如何去利好众生,对待万物,都是要有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若是修行只是一心为了自我解脱,只顾方便自我而忽略了利好他人,那这种带有“我执”念想的学佛,就有点偏移了佛门宗旨,势必难以修得一个功德圆满。
说得不好听一些,现实中很多学佛之人其实并非不懂“回向”,而是压根不愿“回向”,他们心存顾虑,担心自己的回向之举得不到回报,最后功德流逝,费力不讨好。
这其实是一种谬论、一种误识,因为无论如何,只要自己发本心,行回向之举,自身功德只有可能扩增,是绝对不会缩减的。
当学佛之人能够常常回向,平日里多多行善积德、为芸芸众生开示解惑,把自己所修的善缘佛法,自己所积累的功德奉献于他人。
懂得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时,受恩于自己的人,未来也一定会把这份情谊功德回赠自己,彼此你来我往,功德自当源源不断,福气也注定生生不息。
而倘若做功之后不懂回向,就容易生起刹那嗔恨、后悔、邪见,其后果有轻有重,轻则善根难长,所做的功德不稳定,难以圆满;重者则是功德福缘,随时随地都有陨灭的可能。
故此,学佛之人,一定要时常回向,懂得回向的道理所在,自己心系的众生越多,回向时的利益就越丰厚,不仅自己所得到的回向功德越大,积累的福气也能因此而越发深厚,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了。
既然我们得知了“回向”的重要性,那么平日里又该如何去正确地行使“回向”呢?关于这一点,其实佛家经典中早已经有了很好的诠释。
正如《大乘集菩萨学论》中有提到:
以一境心回向、欢喜心回向、极喜心回向、柔软心回向、大慈心回向、爱乐心回向、守护心回向、安隐心回向、摄受心回向,以如是回向。
这句话看似复杂深奥,但其中的道理却通俗易懂,那就是当一个人若能常怀慈悲心、柔软心、欢喜心等好的心肠心态来迎合众生和所处环境时,所行之举,就皆在回向的范围之中。
说到底,无非就是在告诫人们,唯有怀着一颗正心,才能为自己谋求功德。若能发本我之心,行善之事,为众生开示解惑,将自己的功德能够散发于世,那么自己的善根就能时时刻刻得以增长,直到证得菩提果,所积累的功德也都能变成无上菩提的因缘。
什么是“回向”,如何“回向”。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就已经有了很好很全面的认识了,生活中其实不管是学佛人也好,世俗人也罢,“回向之举”,有好无害,它是最能积累功德的行为。
自行化他,无非佛道,故是行一。
此四句是颂行一。未来诸佛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其本誓愿,亦如过去佛一样立誓:「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如是自行化他,令凡有机会闻法的人,共同证得此一乘佛道。
感恩您给我服务的机会。感恩您的布施!感谢您与我共享美好的生活品质,吉祥如意!
感 恩 随 喜 打 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