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氏孤儿案》中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你根本不是屠岸贾的对手,因为你做的事情,屠岸贾都能提前算到。屠岸贾很厉害,天天都会看书,我在他家里看到了满屋子的竹签书。”
屠岸贾读书的用途主要是为了消灭赵氏,然后窃取晋国,我们读书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呢?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也即读书对于人生能起到两个关键的作用。
首先是读书可以立志,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培养出高尚的人生信仰,从而使我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卓越价值。
我个人喜好读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峰回又路转,多少英雄事,都付笑谈中。但历史却让我看到前人的智慧,看到人性的力量,看到社会前进的方向,也读懂为人处事的哲学道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君子慎而独行之。
伟大的情怀我们都能读懂,却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去努力去尝试,让自己朝着好的方向走一程。我和我儿子说到读书的好处时,他经常开玩笑说我装,我则告诉他,即使是一直装,那也比不装好得多。
后来在书中看到,战国时期,孔子的后人,魏国的孔斌说:“一个人拼命去实践,从不懈怠,就成了君子人物。一直故意做作到底,不中途改变,那就是天生的高贵气质。”想不到自己竟然会和大人物想法雷同,不禁自喜。
其次是读书可以立身,读书可以让我们掌握专门的知识,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专有的技能特长。有了一技之长,我们才可以立足社会。否则,我们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其它的都不用谈了。仓廪实而知礼节,就算为了生活,也应好好读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很多人的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是,我们通过读书获得了知识,获得了技能,获得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的本领,让自己的眼界得到开阔,让理想得到实现,让人生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回望来路,读书真好。
读书不仅可以立志、立身,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形象。
曾国藩家书中有:“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一个人的气质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却可以改变,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曾国藩给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第一、要读经典。经典是经历时间的考验流传下来的,它里面的智慧和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
经典的书要精读,不可泛泛而读,不能只追求快速拥有,那样学的快也忘的快。只有吃的深、吃得透,才能保证所学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如果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去读另外一本书。用心读完一本书,心无旁骛,才能沉浸当中,获得更多的养分。
读完一本书,仔细回味并梳理书中的精华,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知识库的一部分,才能在以后学以致用。彻底读懂了一本书后,再去读新书。
第三、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读书不必拘泥于某种类别,只要是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就好。不要看别人读什么书,就强迫自己也去读那些书,那样往往难以坚持下去。
曾国藩主张:“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