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好孩子,爱学习。多催催你妹妹,让她也好好学习
我:您还是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您爱学习了,她就爱了。
以前她在我家,我每次写东西,她经常会趴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写作业。
小姨:[捂脸],我要好好学习
我:我是这两年才慢慢真的喜欢上学习,您到现在应该还没有真正喜欢过学习?
为什么要求她这么小去喜欢学习呢?
小姨:小学六年级数学考45分,不好好学习,怕后面没机会上高中了
现在的高中,只录取一半的孩子,这样的成绩没机会上高中,更别说大学了
我:小姨,您去多看两遍,《垫底辣妹》和《银河补习班》看看里面的妈妈和爸爸是怎么做的,我相信里面的故事。
小姨:好哒
我:里面的学生都是班级垫底,最后考上清华北大的分数。
您要学会真爱和尊重她。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不做任何否定,不做任何强迫,接受并尊重“那个人真实的样子”。
小姨:有道理
我:还有您如果不知道学什么,我建议您去参加樊登《可复制的沟通力》训练营,这个课程不错,我学了一期,又当了一期助教,里面的母亲也特别优秀,懂教育。
小姨:好,谢谢你
我:就像小学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您要的是葫芦,对吗?
您和我妈一样,要的是分数,而不是她是否真的喜欢学习?
我:
“你追钱,追不上,钱追你,你跑不掉”,其实我们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是这个道理,比如说,我喜欢上一个小姐姐,但是人家根本不理我,我也知道自己配不上人家,但是如果我每天就是想怎么和她约会,怎么和她能够多待在一起,那结局肯定是失败的。
当你想进入一个房间,发现门是锁着的,你一直盯着锁头是不管用,除非上面插着钥匙。
所以呢,我们只能去别处找“钥匙”。
想挣大钱呢,就去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投入地做事。
想要追求女神,你就要不断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甚至卓越。
想要教育孩子,首先改变自己,让孩子相信你,不要每天盯着她写作业;其次引导她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习目标。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其实我现在学了一些学习的方法,但是呢,先要让她愿意、乐意去学,否则再好的工具,不用也没用。
最终说到底,还是你有没有的勇气的问题,你敢不敢颠覆自己的教育观。
对于学习,比较不错的一个方法就是预习。预习最好的时间是寒暑假,利用寒暑假把下学期的书本都借来,提前预习,所有的科目(除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专业)讲的都是概念。
“例如数学, 你看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讲的都是一样,无非是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区别,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么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这些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或者新学期开学的时候,领回来教材,第一件事是把每一章节的重要概念都抄写一遍,随后死记硬背下来…
是否完全理解并不重要。那些将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等手段要消化的概念早已经一字不差记到脑子里,所以你可以随时调用,没有死记硬背下来的人却不一定能随时调用——他们不去翻一下书断然想不起完整具体的定义。
这个“可随时调用”很重要。它就好比是一个快捷方式;别人要打开“计算机”或“我的电脑”从某盘中的文件夹中再打开使用,我却可以直接调用 —— 这不仅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效率而大大提升的“累计应用次数”,这是看不见的差异,有着虽然完全看不见却又真真切切存在的巨大威力。
这听起来很玄,但解释很简单:那些之前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很多个“传感器”,一旦听到有人提到它们,因为熟悉,脑子里就会有反应。若是之前完全没有过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在脑子里根本不存在,那么在走神的时候,即便有人在身边提到那个东西,大脑也全然不会有所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