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子人格测试

影子人格测试

作者: 鸿雁长空 | 来源:发表于2021-01-22 19:12 被阅读0次

负人格,也称影子人格,由心理学大师荣格在1917年出版的《潜意识心理学》中提出,是指自我中被隐藏、压抑在潜意识内、未能充分发展的人格面。

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人格“-A”面,而将对外表现的“显性人格”称为人格“A”面。

“A”与“-A”这样的一对词汇,意味着相生相伴,也意味着二元对立。于是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们意识上使劲朝向A,而我们潜意识却总是被-A吸引。这不可避免引来内心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分裂。

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探索这种冲突,寻找人格的圆满之径。当你能系统地接纳、整合自我时,真实的人生才随之开启。正如武志红老师曾说:你既可以“A”,也可以“-A”。

你人格中的“A”面是创造人格。

创造人格是追求进步,追求卓越,不甘于当一个平凡的人,对于创新有着坚定的追求的。

对你来说,具有创造意义的活动是有一定诱惑力的。生活中,你可能喜欢做一些起到先锋作用的事情。对于一些比较前卫的艺术作品或者行为,你也能给予一定的欣赏或者尊重,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

这样的你,支持并用行动实践创新。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你不断探索,常常用出乎意料的方式颠覆传统,永远保持着一种卓越的、进步的姿态。

直观来讲,你的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也许是对成功的渴望,也许是想另辟蹊径的欲望,又或者是成为焦点,获得赞美的渴望。无论如何,你追求创造,渴望去超越。

也正因如此,你一直致力于探索未知,勇敢追求,让自己进步。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你是一个有着强大“生产力”的人。

在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看来,这是我们人作为一种生物想要超越生物的被动状态的需要。我们无法接受以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而产生一种推动力,以求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和被动性,而进入一个自由和自觉的王国。

当这一需要被早年经历塑造的“超我”所强化,会形成“创造人格”。“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符合家庭/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和自我理想的部分。

也许在你的童年时期,你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养育过程中接纳你,引导你,启发你。他们把你当作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来看待,给予你力量去不断挑战自我,推陈出新。这为你的创造力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你严加管束。所以,你经常会想要挣脱当下的管束,去超越现状,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成长过程中,你始终会对自己有“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你不断地成为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你想要并追求实现的理想自我。

这种充满先锋精神的“创造人格”可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竞争力。在芸芸众生中,你的创造力让你能从人群中跳脱出来,这是由于你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创新力,也是源于你不甘现状的进取精神。

这些特质,让你往往能处于竞争关系的高位,不落后于他人。你的思想和行动,似乎总是比别人快了一步,这种强大的接受能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也赋予了你更多的成长机会,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

你人格中的“-A”面是毁灭人格。

毁灭人格是具有破坏性与攻击性的。伴随着这种人格的,往往是放弃一切的消极念头,和焦虑、冲动的不良情绪。

作为人格的“-A”面,“毁灭人格”是你身上压抑的,你不想去直接面对的这部分人格。

它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牵连着一种本能“放弃一切”的欲望。它带起一种“自暴自弃”、“消极颓靡”的态度,有时候甚至可能促使你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它就像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孩,总是给你发送“放弃”、“焦虑”和“愤怒”的信号。

具体而言,在“毁灭人格”的影响下,你会有些忧郁、消极。面对挫折,你的心态容易崩溃,脑海里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种声音:如果我完成不了这件事情,那就干脆放弃吧,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这种消极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一些不好的情绪,让你提不起精神去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继而真的放弃努力。

另一方面,毁灭人格是具有摧毁和破坏性的,这就说明,“毁灭人格”之下的你,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对象。在这种人格下,你容易展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攻击性。就像一只紧紧蜷缩的刺猬,竖起了坚硬的刺,不给旁人机会去介入。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某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地释放,一旦爆发,就有可能会伤害到你身边的人。

这是实现超越的另一条途径:既然我不能或不愿去创造,那我就去毁灭去破坏。在毁灭与破坏的行动中,你似乎使自己立于生命之上,实现了某种主动性,从而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和被动性。

从这个角度看,“毁灭”是你的创造意志得不到实现的表现,是你受挫以后的反应。但是“毁灭”终究是消极的,这样的黑暗能量破坏了你对于理想自我的幻想。面对“毁灭”的自己对你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与此同时,“毁灭”的行为并不符合你对自己的期望,也违背了你过去所学习到的家庭/社会规则。因此,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对社会,对自己有贡献的创造,你只能不断地压抑,控制着这股具有“毁灭性”的能量,并尽力表现出自己“创造”的那一面。

这是被大家所赞赏的,能够使你与众不同的。可以说,“创造人格”是你带上的面具,而面具背后则是“毁灭人格”。

在很大程度上,“毁灭人格”的发展和你内在未被满足的一些原始欲望相关。这些欲望在不断地压抑中最终会形成“本我”——一种被压抑的本能自我,促使你去做出一些与自我期望或家庭/社会规范相反的行为。

在前面的报告里,我们讲到,父母的支持或管束为你的创造力提供了动力,激发了你的创造欲望。但不管是支持还是管束,他们可能都缺乏坚实的爱的根基。比如,有时候他们没有真正关心你的情绪;在你需要时,没有安慰你。

有研究表明,负责人类悲伤情绪的“边缘系统”的发育,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有直接的联系。人作为灵长类动物,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来引导成长。童年时期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爱和照顾,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时候,你发现自己很难很好地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总之,在你的人格塑造阶段,一些带有毁灭性的情绪没有很好地得到疏通,以至内在的原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情绪和渴望在压抑中变成了你隐藏的,深藏于心的这部分自我。

它被你隐藏在身后,虽然它不会被你展现给外界,但是它始终会跟随着你,去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也正因如此,它与你外在展现的“创造人格”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与对抗。具体是怎样的矛盾冲突?二者又是如何对抗的?我们看下一节的内容。

人格“A”与“-A”的对抗

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喜欢创造,拥有强大的革新的能力。“创造”是人类一种天生的属性,一开始创造生命,而后创造世界。在创造这一切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自己对自己命运的自主权和自由。

为实现对“创造”的追求,“人格A面”即“创造人格”,会化身成严厉的督导,时刻提醒、鞭策你事事要创新卓越,与众不同,要超越陈旧和腐朽,塑造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和态度。但“人格-A面”即“毁灭人格”,却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扰乱你的情绪,让你试图毁灭或破坏。

这两者之间的对抗会给你的行为,感受,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1. 积极 vs 悲观

从行为上来说,“创造人格”需要你不断地创新、革新自我的价值体系。比如,你可能一直在不断向外探索,了解新鲜事,吸纳不同的价值观。大多数时候,你都一直在产出,在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探索生命的多种可能。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你不断地消耗内在能量。正所谓物极必反,当创造的热情逐渐疲惫,乃至被磨灭,“毁灭人格”可能会出现,把你拖向颓废的深渊。

你不快乐,不安宁。你觉得你的人生本应该是更好的。而正是这种想法,让你奋起反抗,却又陷入新的痛苦。保持希望,找到努力与颓废的平衡,是你需要学习的课题。

2. 自尊感 vs 消极感

从感受来说,“创造人格”让你常常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你认可自己、变得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你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是,另一方面,你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个“自暴自弃”的声音,并时不时给你传递消极的消息,让你的情绪变得低落,行动变得缓慢。这看似自主创造自己的人生,但实则并没有让生命获得成长。

有些时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你变得挣扎,充满矛盾。这种挣扎与矛盾一方面表现了你的无力、无奈,却又同时表现了你的坚韧有力。

3. 开拓创新 vs 压制欲望

从动力来源来说,也许你认为自己的创造人格是为了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和被动性,是为了不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但其实有些时候,你是为了要压制住自己的毁灭思维,才不断地开拓,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精神产物。

例如,像大多数人一样,你也曾有过昏昏沉沉,没有效率的时候,这种时尚,你会提不起精力做事情,只想做条咸鱼,但通常在事后你会感到一种莫名强烈的愧疚感,甚至是对自己比较消极,失望的看法,然后试图用更高强度的工作或学习来掩盖内心这种对自己的气愤。

这就说明,你内心的“创造”小人和“毁灭”小人在打架,但是由于“创造”小人才是更加正面积极的一面,因此,你往往会让“创造”成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压抑了“毁灭”小人的欲望。

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会通过潜意识来影响你。比如遭遇挫折可能会长时间消沉;与爱人发生争吵时,内心充满愤怒,像火山爆发;内心苦闷一下子情绪崩溃等。

正如前面的报告中讲到,“创造人格”是你的面具,而面具背后是“毁灭人格”。

两种人格的对抗会给你带来一些比较分裂,矛盾的感受和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内心会常常充斥着不确定的感觉,这些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你成为一个真正卓越的人。

拥抱完整的自己

拥有人格的对立面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它,拥抱它,让两种人格能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趋向人性的完整。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融合,接纳两种人格的小建议。

1. 合理利用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毁灭”的欲望辅佐自己的“创造力”

a. 将愤怒转化为创造力

生活和工作中,你可能遇到过一些让你碰壁的事情,这会让你产生一些抱怨,不满的情绪,让你体内那个愤怒的“毁灭”小孩蠢蠢欲动。但是,有研究表明,其实当一个人愤怒时,往往是最具创造力的,因为这些时候,你会更加聚焦到这件事情上,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所以,你不应该忽视这种愤怒,或者用无效的方式爆发出来,相反,你可以试试写下你愤怒时的想法,等你冷静下来后再看,也许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价值。

b. 做一个“防御性悲观者”

很多人听到悲观,第一感觉可能是负面的,但实际上,做一个“悲观”的人,有些时候,并不是不好的,尤其是做一个“防御性悲观者”。

“防御性悲观者“指的是那些凡事先考虑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人,这些悲观因子会让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加顾全大局,理性地处理问题,减少出差错的几率。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提前考虑种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一地想一些解决方案,这会让你的悲观变成一种策略。并且,不要将你的悲观带到事后,只在事前使用这种悲观的策略。

如果想要把这种“防御性悲观”养成一种习惯,那么你可以试试制定一个21天计划,在这21天之内,用“悲观”的方式去考虑问题,养成防御性悲观的习惯。

2. 让自己适当放松,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去创作,该休息的时候,就给自己适当的空间,这样对你的创造力也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a. 学会“高质量”地休闲

虽然你对于自己可能有着一些高标准,认为自己必须要不停地创造,才能实现超越的需求,但是实际上,给自己一些空间去休息,才能让“创造人格”更好地发挥,而使“毁灭人格”不那么容易出现扰乱你的行为。

休闲不在乎长短,而在于质量。在休息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放在第一位。请记住,在休息时,尽量不要去想工作或者是学习的事情,要全身心投入进休闲活动中。

同时,高质量的休闲意味着你需要做一些能真正让你放松的事情,比如看书,或者看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是无聊地坐着,或者虚度时光。这样,在休息的同时,你也可以锻炼到自己的创造力,休息的同时可能还会收获意料之外的灵感。

b. 想象力练习

想象,对于创造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因而更好地发挥“创造人格”。你可以选择一个能让你安静下来的场景,闭上眼睛,想象一些能让你感到镇定的场景,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它,从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上去细细感受,将自己的感官可视化。

你可以想象你走在沙滩上,海风吹拂过你的脸颊,你能闻到海水的咸味,听见沙沙的海浪声…….当你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时,焦虑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然后,再睁开眼睛,回到现实当中。

3.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找到放松的平静感,成为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a. 全然地接纳

要相信,你的苦乐参半与矛盾挣扎的人生,正是你最好的可能。你既不用充满“不服”地追求,也不能充满沮丧地停止追求。是在这个“求”与“不求”的动态平衡中,你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因而,不管是“创造”还是“毁灭”,试着全然地接纳它,接纳真实的自己的样子。你可以试着把自己当作第三方,观察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并对自己说“我接纳你”。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只是观察而不批判。

b. 停在当下,感知平静

我们常常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而停下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真实的自己。

试着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静静地坐着,双手轻松地搭在膝盖上,轻轻地闭上双眼。然后带着温柔地觉知,感受你周围的状态,感受自己的状态,感受空气从胸腔穿过,感受椅子和大地正在支撑你。

在这一刻,你活在当下。你注意到此刻不论你的生活发生着什么,开心的、担忧的、难过的,你都能活在当下。慢慢地,你感觉自己越来越放松,内心充满了平静。差不多的时候,你可以睁开双眼,回到当下。负人格,也称影子人格,由心理学大师荣格在1917年出版的《潜意识心理学》中提出,是指自我中被隐藏、压抑在潜意识内、未能充分发展的人格面。

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人格“-A”面,而将对外表现的“显性人格”称为人格“A”面。

“A”与“-A”这样的一对词汇,意味着相生相伴,也意味着二元对立。于是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们意识上使劲朝向A,而我们潜意识却总是被-A吸引。这不可避免引来内心的矛盾冲突,甚至导致分裂。

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探索这种冲突,寻找人格的圆满之径。当你能系统地接纳、整合自我时,真实的人生才随之开启。正如武志红老师曾说:你既可以“A”,也可以“-A”。

你人格中的“A”面是创造人格。

创造人格是追求进步,追求卓越,不甘于当一个平凡的人,对于创新有着坚定的追求的。

对你来说,具有创造意义的活动是有一定诱惑力的。生活中,你可能喜欢做一些起到先锋作用的事情。对于一些比较前卫的艺术作品或者行为,你也能给予一定的欣赏或者尊重,而不是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

这样的你,支持并用行动实践创新。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你不断探索,常常用出乎意料的方式颠覆传统,永远保持着一种卓越的、进步的姿态。

直观来讲,你的身上,有着一股“拼劲”。也许是对成功的渴望,也许是想另辟蹊径的欲望,又或者是成为焦点,获得赞美的渴望。无论如何,你追求创造,渴望去超越。

也正因如此,你一直致力于探索未知,勇敢追求,让自己进步。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你是一个有着强大“生产力”的人。

在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看来,这是我们人作为一种生物想要超越生物的被动状态的需要。我们无法接受以掷骰子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因而产生一种推动力,以求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和被动性,而进入一个自由和自觉的王国。

当这一需要被早年经历塑造的“超我”所强化,会形成“创造人格”。“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是指符合家庭/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和自我理想的部分。

也许在你的童年时期,你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养育过程中接纳你,引导你,启发你。他们把你当作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个体来看待,给予你力量去不断挑战自我,推陈出新。这为你的创造力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对你严加管束。所以,你经常会想要挣脱当下的管束,去超越现状,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成长过程中,你始终会对自己有“更上一层楼”的要求。你不断地成为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你想要并追求实现的理想自我。

这种充满先锋精神的“创造人格”可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竞争力。在芸芸众生中,你的创造力让你能从人群中跳脱出来,这是由于你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创新力,也是源于你不甘现状的进取精神。

这些特质,让你往往能处于竞争关系的高位,不落后于他人。你的思想和行动,似乎总是比别人快了一步,这种强大的接受能力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也赋予了你更多的成长机会,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实力“。

你人格中的“-A”面是毁灭人格。

毁灭人格是具有破坏性与攻击性的。伴随着这种人格的,往往是放弃一切的消极念头,和焦虑、冲动的不良情绪。

作为人格的“-A”面,“毁灭人格”是你身上压抑的,你不想去直接面对的这部分人格。

它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牵连着一种本能“放弃一切”的欲望。它带起一种“自暴自弃”、“消极颓靡”的态度,有时候甚至可能促使你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它就像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孩,总是给你发送“放弃”、“焦虑”和“愤怒”的信号。

具体而言,在“毁灭人格”的影响下,你会有些忧郁、消极。面对挫折,你的心态容易崩溃,脑海里时不时会出现这样一种声音:如果我完成不了这件事情,那就干脆放弃吧,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

这种消极的想法会给你带来一些不好的情绪,让你提不起精神去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继而真的放弃努力。

另一方面,毁灭人格是具有摧毁和破坏性的,这就说明,“毁灭人格”之下的你,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对象。在这种人格下,你容易展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攻击性。就像一只紧紧蜷缩的刺猬,竖起了坚硬的刺,不给旁人机会去介入。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某些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地释放,一旦爆发,就有可能会伤害到你身边的人。

这是实现超越的另一条途径:既然我不能或不愿去创造,那我就去毁灭去破坏。在毁灭与破坏的行动中,你似乎使自己立于生命之上,实现了某种主动性,从而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和被动性。

从这个角度看,“毁灭”是你的创造意志得不到实现的表现,是你受挫以后的反应。但是“毁灭”终究是消极的,这样的黑暗能量破坏了你对于理想自我的幻想。面对“毁灭”的自己对你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与此同时,“毁灭”的行为并不符合你对自己的期望,也违背了你过去所学习到的家庭/社会规则。因此,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对社会,对自己有贡献的创造,你只能不断地压抑,控制着这股具有“毁灭性”的能量,并尽力表现出自己“创造”的那一面。

这是被大家所赞赏的,能够使你与众不同的。可以说,“创造人格”是你带上的面具,而面具背后则是“毁灭人格”。

在很大程度上,“毁灭人格”的发展和你内在未被满足的一些原始欲望相关。这些欲望在不断地压抑中最终会形成“本我”——一种被压抑的本能自我,促使你去做出一些与自我期望或家庭/社会规范相反的行为。

在前面的报告里,我们讲到,父母的支持或管束为你的创造力提供了动力,激发了你的创造欲望。但不管是支持还是管束,他们可能都缺乏坚实的爱的根基。比如,有时候他们没有真正关心你的情绪;在你需要时,没有安慰你。

有研究表明,负责人类悲伤情绪的“边缘系统”的发育,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程度有直接的联系。人作为灵长类动物,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来引导成长。童年时期没有在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爱和照顾,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时候,你发现自己很难很好地控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总之,在你的人格塑造阶段,一些带有毁灭性的情绪没有很好地得到疏通,以至内在的原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情绪和渴望在压抑中变成了你隐藏的,深藏于心的这部分自我。

它被你隐藏在身后,虽然它不会被你展现给外界,但是它始终会跟随着你,去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也正因如此,它与你外在展现的“创造人格”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与对抗。具体是怎样的矛盾冲突?二者又是如何对抗的?我们看下一节的内容。

人格“A”与“-A”的对抗

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喜欢创造,拥有强大的革新的能力。“创造”是人类一种天生的属性,一开始创造生命,而后创造世界。在创造这一切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自己对自己命运的自主权和自由。

为实现对“创造”的追求,“人格A面”即“创造人格”,会化身成严厉的督导,时刻提醒、鞭策你事事要创新卓越,与众不同,要超越陈旧和腐朽,塑造独树一帜的价值观和态度。但“人格-A面”即“毁灭人格”,却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扰乱你的情绪,让你试图毁灭或破坏。

这两者之间的对抗会给你的行为,感受,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1. 积极 vs 悲观

从行为上来说,“创造人格”需要你不断地创新、革新自我的价值体系。比如,你可能一直在不断向外探索,了解新鲜事,吸纳不同的价值观。大多数时候,你都一直在产出,在尝试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探索生命的多种可能。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你不断地消耗内在能量。正所谓物极必反,当创造的热情逐渐疲惫,乃至被磨灭,“毁灭人格”可能会出现,把你拖向颓废的深渊。

你不快乐,不安宁。你觉得你的人生本应该是更好的。而正是这种想法,让你奋起反抗,却又陷入新的痛苦。保持希望,找到努力与颓废的平衡,是你需要学习的课题。

2. 自尊感 vs 消极感

从感受来说,“创造人格”让你常常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你认可自己、变得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你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但是,另一方面,你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个“自暴自弃”的声音,并时不时给你传递消极的消息,让你的情绪变得低落,行动变得缓慢。这看似自主创造自己的人生,但实则并没有让生命获得成长。

有些时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你变得挣扎,充满矛盾。这种挣扎与矛盾一方面表现了你的无力、无奈,却又同时表现了你的坚韧有力。

3. 开拓创新 vs 压制欲望

从动力来源来说,也许你认为自己的创造人格是为了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和被动性,是为了不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但其实有些时候,你是为了要压制住自己的毁灭思维,才不断地开拓,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精神产物。

例如,像大多数人一样,你也曾有过昏昏沉沉,没有效率的时候,这种时尚,你会提不起精力做事情,只想做条咸鱼,但通常在事后你会感到一种莫名强烈的愧疚感,甚至是对自己比较消极,失望的看法,然后试图用更高强度的工作或学习来掩盖内心这种对自己的气愤。

这就说明,你内心的“创造”小人和“毁灭”小人在打架,但是由于“创造”小人才是更加正面积极的一面,因此,你往往会让“创造”成为你行为背后的动机,而压抑了“毁灭”小人的欲望。

但被压抑的欲望并没有消失,而是会通过潜意识来影响你。比如遭遇挫折可能会长时间消沉;与爱人发生争吵时,内心充满愤怒,像火山爆发;内心苦闷一下子情绪崩溃等。

正如前面的报告中讲到,“创造人格”是你的面具,而面具背后是“毁灭人格”。

两种人格的对抗会给你带来一些比较分裂,矛盾的感受和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内心会常常充斥着不确定的感觉,这些感受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你成为一个真正卓越的人。

拥抱完整的自己

拥有人格的对立面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它,拥抱它,让两种人格能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趋向人性的完整。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融合,接纳两种人格的小建议。

1. 合理利用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毁灭”的欲望辅佐自己的“创造力”

a. 将愤怒转化为创造力

生活和工作中,你可能遇到过一些让你碰壁的事情,这会让你产生一些抱怨,不满的情绪,让你体内那个愤怒的“毁灭”小孩蠢蠢欲动。但是,有研究表明,其实当一个人愤怒时,往往是最具创造力的,因为这些时候,你会更加聚焦到这件事情上,并且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所以,你不应该忽视这种愤怒,或者用无效的方式爆发出来,相反,你可以试试写下你愤怒时的想法,等你冷静下来后再看,也许就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价值。

b. 做一个“防御性悲观者”

很多人听到悲观,第一感觉可能是负面的,但实际上,做一个“悲观”的人,有些时候,并不是不好的,尤其是做一个“防御性悲观者”。

“防御性悲观者“指的是那些凡事先考虑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人,这些悲观因子会让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加顾全大局,理性地处理问题,减少出差错的几率。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试着提前考虑种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一一地想一些解决方案,这会让你的悲观变成一种策略。并且,不要将你的悲观带到事后,只在事前使用这种悲观的策略。

如果想要把这种“防御性悲观”养成一种习惯,那么你可以试试制定一个21天计划,在这21天之内,用“悲观”的方式去考虑问题,养成防御性悲观的习惯。

2. 让自己适当放松,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去创作,该休息的时候,就给自己适当的空间,这样对你的创造力也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a. 学会“高质量”地休闲

虽然你对于自己可能有着一些高标准,认为自己必须要不停地创造,才能实现超越的需求,但是实际上,给自己一些空间去休息,才能让“创造人格”更好地发挥,而使“毁灭人格”不那么容易出现扰乱你的行为。

休闲不在乎长短,而在于质量。在休息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放在第一位。请记住,在休息时,尽量不要去想工作或者是学习的事情,要全身心投入进休闲活动中。

同时,高质量的休闲意味着你需要做一些能真正让你放松的事情,比如看书,或者看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是无聊地坐着,或者虚度时光。这样,在休息的同时,你也可以锻炼到自己的创造力,休息的同时可能还会收获意料之外的灵感。

b. 想象力练习

想象,对于创造而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因而更好地发挥“创造人格”。你可以选择一个能让你安静下来的场景,闭上眼睛,想象一些能让你感到镇定的场景,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它,从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上去细细感受,将自己的感官可视化。

你可以想象你走在沙滩上,海风吹拂过你的脸颊,你能闻到海水的咸味,听见沙沙的海浪声…….当你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时,焦虑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然后,再睁开眼睛,回到现实当中。

3.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找到放松的平静感,成为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a. 全然地接纳

要相信,你的苦乐参半与矛盾挣扎的人生,正是你最好的可能。你既不用充满“不服”地追求,也不能充满沮丧地停止追求。是在这个“求”与“不求”的动态平衡中,你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因而,不管是“创造”还是“毁灭”,试着全然地接纳它,接纳真实的自己的样子。你可以试着把自己当作第三方,观察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并对自己说“我接纳你”。需要记住的一点是,只是观察而不批判。

b. 停在当下,感知平静

我们常常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而停下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明白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真实的自己。

试着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静静地坐着,双手轻松地搭在膝盖上,轻轻地闭上双眼。然后带着温柔地觉知,感受你周围的状态,感受自己的状态,感受空气从胸腔穿过,感受椅子和大地正在支撑你。

在这一刻,你活在当下。你注意到此刻不论你的生活发生着什么,开心的、担忧的、难过的,你都能活在当下。慢慢地,你感觉自己越来越放松,内心充满了平静。差不多的时候,你可以睁开双眼,回到当下。

相关文章

  • 影子人格测试

    负人格,也称影子人格,由心理学大师荣格在1917年出版的《潜意识心理学》中提出,是指自我中被隐藏、压抑在潜意识内、...

  • 人格测试结果

    1.22做了一个武志红老师团队研发的一个负人格测试——我的负人格是“流浪人格”。负人格,也称影子人格,由心理学大师...

  • 影子人格

    你是否好奇,爱情降临的一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千万人之中,你会笃定ta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 影子人格

    你要认真而警觉,不要把作者的话当回事。找到隐藏的钥匙。后来你发现不是作者隐藏而是你以为作者在隐藏。首先,我不喜漫长...

  • 你不能不知道的,有关性格的3个误解

    抄书分享第27天:网络上流行的性格测试可谓五花八门,包括九型人格测试、十六型人格测试、色彩人格测试、温斯洛性格测试...

  • 越过影子人格

    “只有越过影子人格,才能遇见更真实的自己。“这句话太有道理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人格,外显出来的...

  • MBTI十六型人格与叔本华“少读书论”

    你有没有做过性格测试?九型人格测试或者十六型人格测试? 大学毕业时,相信不少同学会去测试一下人格及应该从事的行业与...

  • 人格测试

    没怎么看明白0.0

  • 3.0.7 人心,可测吗

    卡特尔16相人格测试,又叫16PF,这个测试就是用人格特质理论编织出来的。 人格特质理论 所谓人格特质就是指人拥有...

  • 《突破天性》如何突破固有的性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相信大家都做过一些人格测试,通过测试能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大家也十分乐意与朋友分享测试结果。 那么这种测试是否准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子人格测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je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