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芳是村里有名的贤妻良母,丈夫是村里的干部。
在农村来说,能在村里当上干部,并且很稳定的干了很多年,这是被人高看一眼的家庭。
而且她有一双儿女,在外人眼里这个幸福无比的家庭,她是个幸福无比的女人。
本来她也可以一直这么幸福着,可是当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初中,去外地上学之后,她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她开始感到了沉重的束缚,其实也不是从孩子们去外地上学之后开始感到了束缚,只是之前忙于照顾孩子们,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丈夫外表看似很斯文,见了谁都友好的打招呼,私下在家里却是脾气暴躁,在孩子们面前自然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
而且有时候夫妻吵架甚至动手,当然次数并不多,也都避着孩子们,所以杨秀芳也没太把这个当回事,因为农村这个也很普遍。
可是当孩子们都走了之后,只有在周日的时候才能回家,这个时候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丈夫和她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两人除了孩子之外就只剩下自己的问题了,平常可以拿孩子说事,现在却再也没有了借口。
按道理说,闲下来,两人之间谈情说爱的时间会多了。可是或许到了中年的缘故,压力都很大,谁也不愿意照顾谁的情绪。
就这样,虽然孩子们都去上学了,家里清静了不少,可是他俩现在吵架反而多了,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吵到激动处,动手的次数反而比之前多了。
人就是这样,一旦是某个某件事情做顺手了,好像就是理所当然了,杨秀芳的丈夫也是这样,现在打她便是成了家庭便饭。
杨秀芳想过离婚,但那样做会让她俩孩子的学习收到影响,而且在外人看来,她的家庭是那么幸福。
她如果提出离婚,家里人,周围人会觉得是她疯了,所以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是天天打架甚至动手,她也烦透了这种日子,可是又想不到好的方式来摆脱这种日子,仿佛生活陷入了死局。
这种局面让她一度很抑郁,无精打采的。
事情的转机来源于一次打扫女儿的房间,看到女儿上了锁的日记,她的心思活络起来。
“我也可以写日记呀,可以写的东西很多,虽然我上学的时候只上到了初中,可是我写的作文每次可都是班里的范文呢”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她又觉得生活重新拥有了意义,仿佛天宽地宽似的。
就这样,杨秀芳把所有的生活重心挪到了写日记上,每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或者两个人吵架打架,牵扯到的什么,她都写下来。
这样写下来之后,她仿佛如释重负,觉得生活的重担压力倒没有那么大了,因为之前家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她没有人说。
她初中毕业,自然不会和纯粹的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妇女一样,坐在大街上聊天骂街。
而重新捡起写日记这个技能之后就不一样了,仿佛给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天窗。
当生活的焦点不在丈夫身上之后,不再挑剔丈夫之后,他俩吵架的次数反而也越来越少。
丈夫可能也发现了这种改变,有时候会问她,最近你在瞎忙什么呢?
她怕丈夫反对,没有实话实说,反而说:没事看会书。
丈夫听她说看书,几乎每次都会嗤之以鼻的哼一声。后来也就不再问了。
可能丈夫也觉得不用再吵架,也是不错的选择。
就这样,杨秀芳偷偷地写着。
一开始他都是用孩子们用过的纸,用背面来写。
后来她觉得不行,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的文字不应该被这样对待,另外一方面如果被孩子们和丈夫发现的话,她觉得也不好意思。
这样想着,她就想能不能不用纸,去找一个网上的地方发,其实她平时闲着的时候,也会刷刷网上的视频。
她的想法很简单,既然网上能发视频,肯定也有能发文字的地方,于是她就开始搜索,还真让她找到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从找到平台开始,她的写作似乎又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因为这时候不仅可以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发到网上,也可以看到别人的文字,渐渐的还有了一群通过文字认识的文友。
看到别人写的文字,在对照自己写的文字,她觉得自己的文笔还需要提高。
所以一开始为了敷衍丈夫说的瞎话:自己在看书,现在变成了自己真的在看书,一开始,会把孩子的初中书籍看一些,后来也会从网上买一些去看。
随着写文字时间越来越长,看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不蛋丈夫发现了她的变化,孩子们也发现了她的变化,女儿有时候偷偷问她:妈妈你最近在干什么,怎么发现你像变了个人了。
杨秀芳笑着回答:“没什么,妈妈就是利用闲置的一点时间看会儿书,你记住要好好读书,读书才能让你长见识,才能跳出农村,到你想去的地方……”
女儿要看到妈妈的变化,现在听妈妈这么说,觉得妈妈说的也有道理,听话的点了点头。
人到中年,杨秀芳通过日记,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扇窗,发现了另一个自己,在窒息的生活中,找到了生活的另一把钥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