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人类获取食物的途径越来越方便了。冰箱,食品添加剂,化肥,催熟剂的出现,让食物中的营养价值开始贬值,食品安全情况也越来越糟糕。
在我们的基因结构和消化系统还没改变时,我们的饮食结构就开始改变了,正是旧基和新饮食的矛盾,造成了慢病的发生。
作为现代人,你肯定特别希望通过科学搭配饮食,来预防慢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的。
然而,在现实中,关于饮食,我们有很多痛点,比如:不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去购买食物,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吃各种营养价值低、速成的食物去吃“欺骗”大脑和胃肠道。
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该如何搭配饮食,让身体越吃越健康呢?
下面,和你分享一本好书,《你是你吃出来的》,这是一本超级实用的营养学指导书。这本书豆瓣评分8.8。
作者是国内主任医师夏萌,她曾就职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和营养科,擅长疾病的营养调理和健康管理。她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大脑相关疾病的治疗颇有心得,成为北京卫视《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电视节目的特邀嘉宾,是观众心中认可的“妙手仁医”。
在书中,作者向我们揭示:人这一生就是一个细胞不断自我修复的过程,疾病发展是细胞修复与损伤之间赛跑的结果。所有这一切,都是你吃出来的。
读了这本书,关于饮食习惯方面的误区,和你分享我的3点收获:
一、食物的种类多,不等于营养丰富。
在生活中,我们为了身体的健康,营养均衡,每天都会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以为食物多样化,种类越多,营养越好。
但作者认为,食物丰富不等同于营养丰富,这是两码事,需要我们科学对待。
比如。白菜炖粉条,土豆炖牛肉,蒸红薯,凉拌山药泥。
这种搭配看起来有六种食物好像很丰富,其实粉条,土豆,红薯和山药主要含有同一种营养素叫碳水化合物。 这一餐的营养素不多,还是很单一,所以不能叫营养丰富。
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修复细胞损伤的原料是食物中的营养素。
如果营养素提供不足时,新陈代谢过程将发生改变,疾病也将随之而来。
这就警惕我们要按时吃饭,同时不要偏食,必须做到膳食平衡,可以以一周为一个周期,进食多的就不要再吃,进食少了的,就把它补回来。
二、晚餐不是少吃或者不吃,而是要补足全天没吃够的营养。
提到健康吃晚餐,大多数人认为晚餐要少吃,要清淡些,甚至有些人不吃晚餐,或者晚餐只是用水果代替,认为这样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对身体好。
但作者认为,从健康角度来说,晚餐是作为白天营养摄入的补充,将早餐、午餐吃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晚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一天的食物摄入才能保持均衡。
晚餐还要少油少盐,这样可以减轻肠胃的负担,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
晚餐是对一天饮食的"查漏补缺",回想一天的饮食,缺什么,就在晚上给补上。
还要注意只吃七分饱,太饱会把胃撑的很大,睡觉时就容易出现食管反流。
三、对食用油的使用,不是考虑吃多少油,而是重视用油的质量。
健康饮食告诉我们,要少吃油,油摄入多了,会使人变胖,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
然而,作者认为,我们是以粮食、蔬菜为主的国家,传统饮食中肉类,鸡蛋都不多,所以不要顾虑吃多少油,反而要重视油的质量。
高质量油的标准,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是3:4:3。
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动物油、椰子油和棕榈油。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菜籽油,橄榄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和海鲜鱼类。
在临床实验中发现,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是有益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在保证蛋白质和脂肪总摄入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多吃一些菜籽油,橄榄油和坚果,还有多吃深海鱼。
在煮饭时,我们可以将一半的菜籽油和一半的玉米油混合使用。这样使用对健康更有益处。
食物是最好的药物。
食物不仅让我们有饱腹感,更是防病养生的"好药"。希望我们能科学饮食,主动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好好吃饭,多运动,保持健康的身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