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倒数第41天,第59/100篇随笔
有个学生,高中生,前几天问了秋天老师一个问题——是去外省读一个二本,还是在本地读一个大专?
他年纪虽然小,自己创业已经能够一年赚80—100w,如果跑去外地,自己的心血将全部白费,如果留在本地,在文凭上就会无比吃亏。
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决策?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就是做了某项选择后,不得不失去的其他利益。
如果你不理解的话,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解释——舍得。
舍去一个东西,必然获得一个东西。获得一个东西,也必然要舍弃一个东西。
当你做出A选择,就必须放弃B。
B,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富人逻辑:花钱省时间吗?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本质就在于,机会成本。
假如你一个月的工资是6000,平均下来一天你可以赚200。
这个时候你面临一个事情——打扫家务。且必须打扫整整一天。
但你还有另一个选择,请一位清洁工,花100块钱打扫房间。
A:自己做家务;B;请清洁工
自己做家务,将“花掉”200,请清洁工做家务,将花掉100。
如果选B,A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这么一算,你不仅没亏,还赚了200.。
如果你还读了一天的书呢?
那这就是在为未来增值,这可能就不是赚了200,而是赚了更多。
所以,我们在做决策之前,可以仔细想想,你一天能赚多少钱?
如果一天能赚200,那你去做某个事情是否值得你舍弃200元?
如果值得,就去做。
但是真实世界中,往往这其中涉及的成本计算更加复杂。
请清洁工的100和你一天赚到的200都是明码标价,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的。
但,还有一些未来的收益,趋势带来的收益,隐藏的收益,这些都是不易看清楚的。
这就需要一项能力——分析能力(具体请参考Vol.5 获得财富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我们来说一个稍微复杂的例子。
现在你面临一个决策:
A.去北京工作,一个月工资5000
B.留在家乡工作,一个月工资7000
选哪个?
如果按照正常逻辑,肯定是留在家乡,因为这样才赚啊!
可是我们说了,真实世界中隐藏的机会成本和决策因素要多得多。
在家乡工作虽好,但太过于稳定,工资是死的,想受到提拔只能靠资历。
可是在北京工作呢?
你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最强烈的竞争与压力,最好的学习环境,最牛的人。
因为这些因素,你可能会在短短一年内急速成长,最终甚至一个月工资15000。
这么一看,舍弃家乡工作的7000机会成本,反而倒是赚了。
那有没有更复杂的?
让我们回归到文章开头问出的问题。
A:远离家乡,抛弃创业成果,读一个二本的大学。
B:待在家乡,自己继续创业,一年赚80—100w。
让我们来好好分析其中的因素。
第一,我的这位学生的性格充满闯劲,虽然年纪极小,但处事老练沉稳。更重要的是,决不受拘束。让他去打工,不如杀了他。
第二,二本的文凭值钱吗?说实话,有那么一点不值钱。
第三,大学能学到东西吗?他跟我说的那个大学……是不太能的。
第四,四年的时间,他在大学能创造多少价值?其实很少,所以我鼓励他不如花60万去读个商学院。
综合来说,待在家乡,只要他有不断迭代不断学习的意识,能够持续增长自身的能力与视野,抛弃四年大学的机会成本,可以说是赚的。
当然,前提一定是自我的不断迭代,如果停止下来,在未来他很可能会被淘汰。
因此,无论未来与现在,B选项都是更好的选择。
理性的决策,要根据规律和数据还有方法论来判断,不是感性与错误观念。
比如——不读个大学绝对不行。
这种观念对吗?
我认为有些问题。
很多人读大学的目的是——文凭。
而读大学除了文凭,更重要的是完善思维,学会做人,丰富学识,增加见解,提高格局,在踏入社会之前提前试错。
如果在大学能做到这些,那大学是个必须去的地方。
如果在大学玩乐四年,那去了又有何用处呢?
(当然,我这位学生比较特殊,性格和人生目标使然)
今天我想邀你一同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我的这位学生,你会如何决策?
2018.11.20 周二 SiSi~希希 摘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