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罗大伦先生讲《道德经》,最大的启发就是老子所说的“为而不争”,所谓的“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所谓的“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欲望太多,却缺少目标。这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急功近利,只追求短期利益。一切事情都要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为自己谋利。
的确,自古至今,竞争是大势所趋,几乎从未间断过。疆土要争抢,权利要竞争,名誉、地位要争取,资源、财富要谋取……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到战国时期的群雄争霸,从秦朝灭亡后的楚汉相争到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从三国鼎立到东西两晋、南北朝等,愈演愈烈的竞争绵延不断。在竞争者亲自体验了“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同时,却也有大量无辜的生灵惨遭涂炭,这也许就是老子积极倡导“不争”的主要原因。
当今社会,竞争更是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上。竞争求生存,竞争求发展,竞争求强大,竞争求第一。苍茫世界,芸芸众生,竞争似乎成了人类的本性。从新生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其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所要经历的竞争人生:喝奶粉要选名优,问题奶粉会随时危及生命安全;找保姆务要受过专门训练的,虽然价高,却也值得,关乎人生根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豁出老本也要让子女享受贵族式培养。小学是学习知识的起步阶段,不可马虎;实验小学、中心小学、双语小学、富豪小学,不怕你不选,就怕你没钱。初中、高中是高考的关键时段,不仅要拼智力,还要拼实力;重点、名校,唯一的标准是升学率;重点学校中还有重点班、实验班、奥林匹克班、快班、慢板等,名目繁多,千万要弄清楚,不然进不了最好的班级,家长会遗憾终生;课外有课堂,假期有学期,各类辅导应有尽有,不怕你不花钱,就怕你再也挤不出时间;红头文件明令禁止,从容应对我行我素,几十年来愈演愈烈,家长、学生叫苦不迭。考入大学以后,竞争依旧激烈;不管专业知识学了多少,重在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考研、读博,托福、留学,只要力所能及,就要奋力拼搏;待到筋疲力尽时,尚需耐心找职业。当今人才市场,行行爆满;找到一个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谈何容易!找到一个专业对口、收入尚可的职业,费尽心思!找到一个暂能养家糊口的职业,还要靠有好运气。公务员要考试,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选一;事业单位收入稳定,但门槛太高、条件苛刻,一个由中专或技校升格的职业专科学校,招收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博士学位,让莘莘学子们望而却步;收入高的企业进不去,收入低的企业不缺人;许多人只好在彷徨、徘徊中慢慢品尝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才竞争的苦果,以逐渐学会在竞争中生存、生活。
而老子提倡的不争,不是被人误解的消极避世不作为,而是极为积极的心态:
其一,“不争”,不是许多人所理解的消极厌世、不求上进,更不是无所作为、蹉跎人生。这从上文即可看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分明是天下乐推的领导者,分明是“百谷王”,怎么会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呢?
其二,老子的不争不是耍阴谋、玩权术,更不像任继愈在《老子绎读》中所说的那样:“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统治人民的权术。为了统治人民,要在言辞方面表示谦虚;”实际上,老子的言辞谦下、先后再前以及“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等,恰好体现了一位尊长所应当具备的襟怀和道德,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
其三,老子的“不争之争”顺其自然,是科学之争。“道法自然”是道的基本原理之一,已经注定了人世间的诸多事情都要顺其自然而为,竞争也不例外。当大家为了各种名、权、利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那个“不争”之人却独自默默无闻、无欲无为,“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只有当那些竞争者们筋疲力尽、遍体鳞伤之时,那个“不争”者才从茫茫人海中浮出水面。他的品行修养得到人们的认可,他的处世为人得到人们的信任,他的治国主张得到人们的拥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体现的是一种大智慧!只有真正相信并践行,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