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上次文说贾母并没有把宝琴说给宝玉的意思,只是问生辰八字,然后薛姨妈自己揣度,大概是要与宝玉求配,所以半吐半露说,已经许给梅翰林的儿子。有趣的事,这里作者说,薛姨妈其实心里是愿意的,也就说如果宝琴没有许配人家,贾母也果真是为宝玉求配,薛姨妈是会答应的。
插叙个问题,这个倒是说明,其实从梦兆绛云轩以后,薛姨妈和宝钗的金玉之心确实淡了。本来古代婚姻和个人无关,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大概薛姨妈也好,宝钗也罢,觉得宝玉黛玉只是小时候玩的好,小孩子而已,和婚姻无关。可是后来宝玉那么反感,也会想宝钗强行嫁过去未必幸福,所以慢慢淡了。
再说了,秦可卿丧事一回,来了许多王孙公子,”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锦乡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等等,未必不能找一个,人家宝钗何必非吊着一颗天天想着黛玉的歪脖子树呢。
插叙完毕,回到薛宝琴的问题,薛宝琴到了贾府,非常的出风头,和贾母睡一起,贾母还把金光闪闪的凫靥裘给了宝琴,脂粉娇娃一回,更是说宝琴抱着梅花,人更是比梅娇艳,贾母亲口说比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还艳丽,“那画里没有这样好的人,也没有这样好的衣裳。”
而且,薛宝琴在贾家祭宗祠时候,也让薛宝琴全程围观。夜宴贾母也只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宝钗倒是退了一射之地了。曹雪芹写这样一个光彩照人,规格超过宝钗黛玉的人物,究竟是为什么呢?

欧阳瞎开个脑洞,我感觉薛宝琴是黛玉的影子,是健康的黛玉。
她们都得到贾母超规格的怜爱和优待。黛玉来贾府,把三春移到李纨处,只留二玉在身边解闷;宝琴来了,塑性大观园也不去,在贾母身边安歇。
旁观者和介绍人作用。黛玉来了,拜见各个人的时候,介绍了荣国府和主要人物,宝琴出现围观了祭宗祠和贾府的规矩,宗族男人们。
性格直爽纯真。黛玉不需要说了,薛宝琴的性子,在湘云吃鹿肉一回,直接讲,好脏,不吃,又借宝钗之口说,我们琴儿倒是像你。
作诗作诗。薛宝琴来了,想想都做了些什么?一直作诗作诗。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然后是梅花诗,怀古诗,柳絮词……黛玉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才女,堪怜咏絮才,作诗,葬花吟,桃花诗,五美吟,秋窗风雨夕……

所以欧阳认为宝琴就是黛玉的影子, 是健康的黛玉,那么,二玉的事,贾家诸人都认为是一对,老太太一开口再没有不准的了,谁知不然。薛宝琴和梅翰林的儿子的婚姻,也不过是明月梅花一梦,势必不会如愿的。
其实,这个在红楼书里已经很清楚,宝琴和薛蝌急急忙忙来京都,是要发嫁,可是梅翰林全家却正好不在,哪有婚姻大事不商量好,这边女家来了男家跑了的?很可能是宝琴父亲去世后,梅翰林那边反悔了。

再有宝钗说什么琴儿不嫁出去,不能办薛蝌的婚事,这可太奇怪了,只有先哥哥再妹妹的,哥哥不结婚妹妹不能出嫁,哪有倒过来的道理。看来薛家自己也知道,薛宝琴和梅翰林的婚姻出了问题,只是梅家还没明确退婚而已。综上所述,最终薛宝琴和大观园其他女儿一样,也不过是薄命司的一员无法幸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