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严重后果
文‖张爱敏
对校园暴力的背后,许多孩子的命运都被改写。
01
受暴者的人身伤害。
从2015年~2017年,司法大数据校园暴力专题报告显示,伤亡率近89%。
死亡占11.59%,重伤31.87%,轻伤38.54%,轻微伤27.94%。
有知庐校园暴力事件报道分析,从2013年~2017年,校园暴力死亡和重伤率约五分之一。
心理上的伤害:抑郁,孤独,焦虑,缺乏自尊。
不良情绪反应,比如紧张,焦虑,害怕的。
不良生理反应,比如头痛,腹痛,失眠等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反应,比如寡言,孤独自残等。
严重的会造成心理疾病、人格缺陷。甚至自杀行为。
比如《法制日报》案例,高二学生娟娟小学时与同学发生矛盾而遭受排挤,选择隐忍却带来变本加厉的嘲讽以及孤立,使她不断沉浸在无助的情绪之中,最后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仍在接受治疗。
暴力现象对受害人的影响,心理上的创伤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网络暴力,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带来的危害是无法比拟的。
02
施暴者的代价。
施暴学生不会用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不及时制止,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施暴者学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从司法数据来的。在我国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受到拘役。重则故意伤害,伤害罪则而且情节严重,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严重的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一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
03
旁观者受到的伤害。
目睹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学生,心理上往往会产生难以排解的情绪,如愧疚、焦虑,并向他们随后心理状态和行为。
针对4000名加拿大魁北克地区高中生的研究。
目睹重大暴力行为(人身攻击、携带武器)学生后来的吸毒、犯罪行为有显著相关。
而即便是目睹轻微的暴力(威胁、侮辱),也会提升吸毒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和无心学业的风险。
从长期来看,校园暴力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和纠正,将可能会发展为更恶性的社会事件。
04
校园暴力带来的社会隐患。
施暴学生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制止、惩戒,将更有可能变得具有攻击性,成为社会整体治安的威胁。
受害学生同样也会因为校园暴力的压力和创伤,形成报复施暴学生甚至其他人的扭曲心理。
案例:
2018年4月27日,曾在初中受到欺凌的赵泽伟在寻找旧日同学复仇未果后,持刀来到山西米脂第三中学,对放学学生进行疯狂捅刺,造成多达21名中学生死伤的惨剧。
经一审宣判,被告获死刑。
05
校园暴力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方面,直接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造成住院、休学、逃学,甚至辍学,影响了他们未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校园暴力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氛围。不安全的学习氛围也让受害者之外的其他学生对学校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些对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以阿根廷为例,校园暴力事件导致的过早辍学,每年造成的社会经济利益损失超过GDP总数的11%。
以校园的玩笑打闹为借口,而忽视校园暴力的现象。校园本该是安全阳光的地方,校园暴力不容忽视。
【前一段,八年级开学,一女生没来报到,问起原因,女孩母亲无意间一句孩子觉得关系很不好处。引起了我的关注。是不是遭受过欺凌?孩子的世界里,我们认为的小事往往是孩子的大事。还记得刚入学时另一位女生的哭诉,说班里男生总是嘲笑她。大多数老师总会说做好自己,不要管别人,嘴长在别人身上。你能管住人家的嘴吗?咱自己不往心里去就行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还好,我们已经有相关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但难道就让那些信口开河者逍遥法外吗?让校园欺凌“零容忍”,建立学校的强有力的制度防线与惩戒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