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小卖铺的冰柜还按角卖,锅坏了可以上街边修,刀钝了找磨刀师傅卖了,房子漏水了找街上修瓦片的……而现在这些老行当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但是那些老手艺永远记在大家心里。今天爱之依带大家去回味那些消失在街头的老手艺。
一个人,挑着扁担到处游乡,吆喝声一喊,便会有许多人围拢过来,仿佛他们走到哪里,那种热闹的场景就会跟到哪里。这就是过去民间艺人与货郎谋生的场景,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就连那嘹亮的吆喝声都是有腔有调。
经历过的人,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里面,因为那是我们曾经的生活。“磨剪子嘞戗菜刀”,当这一声吆喝响起时,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谁家的锅坏了,就要用心惦记着,什么时候补锅匠来,听到吆喝声,赶紧拿着锅出来,把漏的洞补上。
爆米花,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是不常见了,那时候师傅在哪,必定会围上一群小朋友,看着抬脚要踩了,赶紧捂住耳朵,“砰”的一声之后,爆米花就做好了。
曾经几时,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知识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那个时代,修钢笔者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
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锔碗的匠人,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这是一门技艺高超的手艺,修复过得碗,必须做到滴水不漏。
修鞋修包的常见,修伞的几乎是很少见到了,一把伞,不管是坏到什么程度,就是只剩下骨架了也能给你修好。现在的情况是,家里的伞坏了,很难找到会修的人了,只能是丢掉再买一把新伞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技艺没有了用武之地,或者不能再作为谋生的手段了,就会慢慢没落。我们的耳边不能再想起那嘹亮的响声,我们的身边再也看不到那些忙忙碌碌的身影。
我们固执地去用影像、镜头、笔与书籍,甚至是手机去记录他们,记录那些仍旧或已经消失了的手艺与匠人,努力的让他们受到关注,拾起人们的记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门活着的手艺,甚至是一门艺术。
更多传统老祖宗手艺请关注小编(爱之依),带你了解非遗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