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一个背景回顾,前两天冒出每天写点东西的想法,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关注“物质身份”这个公众号一段时间后,发现我对这个前电台的主持人每天写的关于吃喝拉撒的内容看的津津有味(原谅我用这么通俗的字眼来形容,不是不敬);二是每天有很多触动和感受,挑一件记下来算是帮助清空大脑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今年回大庆参加了个聚会,回家过了个端午,所以没太感受到毕业的气氛。记得去年和前年,从行政楼到逸夫楼路过学校的正门(也就是南门)都会看见穿着学位服的孩子们,在拍照,一个人、几个人或整个师门的人。心里念叨的是,今天你们这样庆祝毕业,庆祝离开,工作之后校园可能就是你们最怀念的地方。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那段校园时光。
回北京之后,毕业的气氛越来越浓,主题基本还是拍照和谢师宴什么的。每当夜深人静我都在床上敏锐的捕捉着摔酒瓶子、吵架、打仗的声音,但总是失望的睡着。这个学校的向来死气沉沉,可能跟专业领域有关。看不见篮球场上弥漫的荷尔蒙,有的只是小树林里打太极或者吸收日月精华的人。身为战斗省份的人,总觉得毕业的庆祝方式就是喝酒、闹事。闹事不是真的打人,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记得上个月答辩完,跟小伙伴吃饭时,一个北京姑娘在饭桌上不止一次说“爽!毕业真是太他妈的爽了”!哈哈哈哈,除了听着亲切以为,我更多的是不解,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直博、美国访学两年的人怎会如此感叹。别人眼里看到的都是光鲜,只有自己知道经历过多少磨难。
啰嗦半天,切换到今天的主题。今天是毕业典礼的日子🎓,就是校长要穿着袍子为所有毕业生正冠拨穗(特意确认了一下是从右边拨到左边),据说年年都是从早上六点开始。为什么这么早?天热吗?不是,是因为人多。今年有两千多人,去年和前年都是下雨天,但是在台上校长和学生都是不打伞的。
连续三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毕业典礼的亲友团规模越来越大。可能最开始只是男女朋友到场、发展到父母亲朋,今天在食堂竟然看到十几人的阵容,桌上还有个蛋糕。校园树荫下还散落着很多人,路边停满了车。我的第一感受是影响了正常的校园秩序,第二个感受是中国的毕业是在学西方吗?好像跟电视电影里看到的场景都一样。清末提出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来大家开始抨击中西二元论的种种不好。现在好像变为一切向西看齐,精髓学没学到先不管,起码样子看起来像就行。但这个事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中国的发展,原来家里供出来个大学生已经很难了,哪有路费去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更别说要穿得体面、手捧鲜花、单反拍照、汽车代步了?
我理论上应该有三次毕业典礼,但只有硕士毕业的时候上台拨了穗、跟校长合了影。但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我认为这个事情应该在我家孩子身上弥补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