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几个有关日本的视频下面都见到这种争论,说不属于的心里未必真认为不属于,不过是因为近代中日历史而急于和日本切割罢了,也有真心这么认为甚至某些精日认为说日本属于儒家文化圈是对日本的侮辱而否认的;说属于的也有因为民族心理而阿Q式的以此获得满足感的。那么,事实如何呢?
亨廷顿曾说过:“日本文化性质极为独特,也未融入任何世界性的宗教或意识形态,无法与其他社会建立任何文化的联系。”简而言之,亨氏认为:“日本是个孤独的国家,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
本尼狄仁克特在《武士道——日本文化面面观》一书中也说:“(日本的文化)体系,是独一无二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家的,而是日本的——具有日本的强势和弱点。”
似乎他们二人也是认为日本并不属于儒家文化圈的。
我先来分析一下儒家文化对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和儒学作为个体在日本的影响力和传播程度。
首先是一:神道教
神道教属于泛灵多神信仰,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号称无物不神,八百万之神甚至一千五百万神,连厕神都有。神道教是在公元5世纪到8世纪因为佛教从大唐经朝鲜进入日本,为了抵抗佛教的入侵,而把本土的无数神灵集合起来并吸收了部分儒家和佛教的理念创造了神道。但这个时候儒家文化对日本神道的影响并不算大,直到江户时期(1603~1867),一些神道学者吸收儒学的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朱熹理学,创立了神儒调合的神道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吉川神道,也叫做理学神道。吉川主张排除唯一神道中的佛教色彩,而将宋代朱熹的君正伦理学说引入日本神道中,其思想带有道德观的倾向,因此收到武家赞赏,在幕藩体制的建立中发挥了作用。理学神道推崇儒家伦理,强调君臣之道,谓人伦之道以君臣之道为最高,以此忠道贯于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之道,而“君臣之道,万古不易”。五行中土是万物之母,金是五行中最重要的,就人心讲它是义,是“敬之用”;敬义一体,此为人伦道德的根本。2:垂加神道。山崎暗斋创立。幼曾出家为僧,后习朱子学,还俗为儒,晚年从度会延佳和吉川惟足学神道,把朱熹理学与神道教结合起来创立垂加神道。垂加两字取自吉川惟足所授垂加灵社之号,原出自度会神道的经典《倭姬命世纪》:“神垂以祈祷为先。冥加以正直为本”?斋常以“神垂祈祷、冥加正直”为座右铭。其神道学说主张“道即大日孁贵之道,教则猿田彦神之教”,猿田彦神即迎天孙下治人间之神;并以朱熹的理气说和五行说解释神世列代的神话,以阴阳五行配天神七代;鼓吹尊皇忠君,大义名分,宣传以日本为世界中心的神国思想。此外还有被称为日本儒学鼻祖的林罗山的“神儒合一论”,“神主儒从论”等。
以上无不说明了儒家文化对神道的影响,应该说,儒家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神道教的形成,神道教吸收了许多儒家特别是朱熹理学的理念,以此完善了神道教的理论体系。
二:武士道
而武士道的核心理念甚至可以说一半来自儒家学说,名,忠,勇,义,礼,诚,克,仁的理念几乎都来自于儒家,正像写出了《武士道》一书的日本伦理学权威新渡户稻造所说:"至于严格的道德方面的教义,儒家孔子的教导是武士道最为丰富的渊源。"只是武士道里面的“仁”相对儒家里面的核心和根本的地位在武士道里面弱化太多甚至是异化,也就丧失了儒学核心,儒家讲求的则是仁,义,礼,诚,克,名,忠,勇。“仁”在日本武士道里地位的弱化导致和对“名忠勇”的强化导致日本不仅仅是对他人生命,甚至对自己生命的漠视。中国儒家追求的是“仁”,日本武士道追求的是“名”。武士道主要分为叶隐武士道和儒学武士道连个流派,叶隐武士道强调名,忠,勇,死和狂;儒学武士道强调义,勇,忠诚和仁。
所以,虽然儒学对武士道影响至深,但武士道和儒家却是南辕北辙的思想。
三:儒学
可以考证的最早儒学出现在日本是公元285年一个百济人带着《论语》和《千字文》到日本,到盛唐时期出现第一个高峰,日本在整个唐朝时期派出12次遣唐使,带回大量儒家经典,在当地贵族和僧侣中开始流传,圣德太子时期开始奖励学习儒学,并以儒学为核心制定宪法和以德、仁、礼、信、义、智各分大小组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孝德天皇时期下令全国每户备《孝经》,以儒学作为基调制定律法,史称“大化改新”,日本的《十七条宪法》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无忤为宗。”
在德川幕府时期朱熹理学甚至成为日本官学,作为统治日本的意识形态,此外,陆王心学等也在日本大受欢迎,影响了整个日本社会的伦理、政治、文化、、、儒家思想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上从大名武士、下至商人和农民等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上的封建等级秩序基本确定。
四:民族性
儒学的渗透使得日本的社会和民族性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实也不仅仅日本,朝鲜越南也呈现出这样的状态。比如
一:社会允许神的信仰存在但却不是神权世界而是道德伦理的人的现实世界。
二:祖先崇拜的传统对祖先的神化和敬天法祖。
三:对知识的注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四:注重家庭以家庭家族为社会的基本结构。
五:凝聚力和韧性,基本上无法完全征服消化。
观察被儒家影响的几个地区很明显的发现,即使人种不一样、即使地区环境不同、即使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不一致、即使没有统一的文字语言,但他们却有以上几个共同点。应该说,除了基督教文化圈外,全世界也就儒家文化圈呈现出能和其竞争的态势。
有几个有趣的现象,1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这几个地区是华人人口比例越高越发达。2在前几期经合组织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比赛中新加坡越南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都在第一序列。3中国几千年分裂统一的历史不说,日本作为岛国也不提,小小的朝鲜越南也是数度亡国被灭依然无比坚韧。
那么,我们由此可以得出日本属于文化圈的结论了吗?这就要看各人对文化圈的定义标准了,我前面的文章说过,对文化至今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何况文化圈的概念?还是交给各位看客自己判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