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的本质意义到底是什么?飞往拉萨的飞机上,我反复思考着这个日常重复事件但经常不去深思的问题。记忆中的高原反应,随着海拔的升高,如梦醒过后的挣扎着无眠,隐隐作痛地折磨着漫漫的旅途。在人的生命记忆里,对痛苦的反应特别敏感,但经验表明,人的失望与痛苦,不是失望与痛苦事件本身,常常是内心里油然而生的深深的恐惧感,人,战胜了恐惧也就超越了命运。
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工作,为何不静下来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光?我想起社会学镶嵌理论,即人是被嵌套在社会中的没有办法孤立的存在。结果呢?人们的行为因此会受到很多非正式制度的约束,譬如情面、场面、习俗、规范等,这就导致需要人们在行动中,不仅要考虑自己,更要考虑他人、家庭、社区的存在,还要考虑自己的预期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
而这些考虑就会导致人们在一个事件面前,或在历史的某个关键节点,做出不同的选择。由选择导向行动,行动又指向社会秩序的排列,而秩序的背后,又是我们复杂的人性,是人性良善与幽暗在我们现实人生中最为真实的投影。这难道不就是从现实社会生活角度,实证了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的真理性呢?
透过舷窗,缕缕橘黄色的晚霞柔和地漂浮在浩瀚苍茫的青藏高原上空,天空下面的群峰,如无数从大地簇拥而出的雪白色莲花蓓蕾,静候夏风吹过时的尽情绽放,让人恍惚听见藏传佛教中最尊崇此起彼伏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唱诵声,回旋反复地在亘古不变的雪域佛国中,飘飘洒洒如雪花飘落。我默念起无寿量经:人在爱欲之中,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飞机继续往青藏高原的深处飞去,我陷入沉思:如果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每个人不断提高对生命能量支配能力的故事。那么,人的生命不就在于努力获取和使用尽可能多的能量并减少能量排放的生活方式吗?如此,马克思认为人类因为劳动而更富有创造力,人类是通过劳动才可以不断地去改造世界、建造世界,不就让我们平凡的工作选择具有了历史神圣感吗?社会镶嵌不是枷锁,恰恰是人借此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基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