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半年转型过渡期间,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 你为什么想要做职业讲师?”。因为喜欢分享,看到有人因为我的培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凭着这一腔热情,借着各类讲师比赛,尝试接触商业讲师。也因为是一腔热情的扎进去,这半年遇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坑“。
热爱是必备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
不同于内训师,内容不是商业讲师衡量的第一要素。客户在采购时会综合衡量对比你是谁、你做过什么、你有哪些成就、你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授课口碑。商业讲师除了关注课程质量,还需要具备产品思维,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大半年,我在职业讲师转型道路上走过的“坑”(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发现自己把喜欢的和擅长的颠倒了,在这大半年里,我定位在以教促学,通过培训倒逼自己成长和学习,这个没有错。对于商业讲师来说不是一个明智和成熟点解释。选自己擅长的,有助于加快转型,缩短实现商业化周期。
商业讲师是一项长期投资,做好两年温饱边缘挣扎的准备。
前两天咪蒙的“寒门之死”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相关部门注意,惩处结果是“咪蒙”被永久封号。很多人说是贩卖焦虑引起的祸端,在我看来,是回归务实理性,脚踏实地的苗头。咪蒙是自媒体成功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咪蒙为代表自媒体的成功,很多人尤其年轻一代开始想“躺赚”,看到了结果的美好,却忽略了现实的残酷。
很多人看到了商业讲师的光环,却忽略了过来人语重心长的那句:“一开始不要想着赚钱,前期至少要熬一年。”拿上海来举例,吃穿住用基本开销5000元/月,一年基本开销就要60000。一门认证课程8000起步,一年假如报3门课程的话至少需要24000,再加上社交、社保等其它开销,保守估计一年10万,2年就是20万。如果要开公司,工作室,20万肯定不止。也许有人说跟经纪公司合作,换汤不换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进军之前理智思考,先算一算资金预算,能不呢“吃饱”。
一个人走得远,一群人走的快。
“浪里淘金”,找到你的“贵人”,学会借力,助力加速。从前的我为了认识更多的人,盲目的加入各种群,报名各种课程。结果是没有结果,微信群一大堆,永远是潜水状态。相信这种情况大家都很熟悉,甚至某一天突然冒出一个群。加了很多好友,要么是介绍课程,要么是微商。记得之前一位老师说过:“我期待能遇到真心相待的朋友。”在微信里找到真心实意交朋友的就像浪里淘金,费力又耗时,可遇不可求。
这有点类似拉投资,证明自己的价值,展示自己你能带来什么,让别人看到你的价值,才有机会进行链接。与其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无效社交上,不如享受独处,提升自己课程质量,打造个人IP,链接有效资源。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了明星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背后的辛酸。我们看到了成功的代表,却忽略了倒下的那批人。成功人士值得学习,失败人士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多些”黑匣子“思维,吸取失败的经验,少跌入各种“坑”。虽然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是“不打无准备的仗”这句话在这个时代同样适用。
复盘于 20190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