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的第一个边界是自己。
在自身范围内,一切都应该采取主动的态度;然而,在自身之外,超出主动边界之后,主动更可能产生的是负作用。如果家长们努力的是把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这是把“主动”应用在主动边界之内。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家长最常说的话或者最常闪过的念头就是:“我们这一代已经就这个样子了……”然后他们开始寄希望于下一代跟自己不一样,于是,他们把自己可以主动的一切行为应用在他们自身之外,即,他们的主动边界之外——他们的孩子身上。
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这么做的结果几乎是没有任何变数地注定负面的:
他们自身作为父母,自己的未来不会有任何改善;
他们的孩子被父母不知不觉变成了“对自身从来都是被动的人”。
正确的选择原本应该是:
家长应该主动把自身变得越来越好;
使得孩子因羡慕产生变好的愿望,进而孩子会采取主动,哪怕仅仅是表面模仿都是好的开始。
你看,正确的选择总是更难实施。
主动的第二个边界是控制范围。事实上,我们确实能控制一些东西,比如空调的温度、汽车的速度,等等,甚至,随后的讨论会让你看到我们所能够控制的东西远远超出你的想象。然而,识别出那些不能控制的东西更重要,比如,纯运气这个东西,就是所有人都不能控制的。 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主动边界之内努力根本不够;
更多的人在自己的主动边界之外胡搞瞎搞不自知。
所以,绝大多数生活窘境都可以归结为:
在该主动的时候不够主动;
在不该主动的时候乱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