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小时候可能都有些神奇的幻想和情怀。比如有人曾经认为奥特曼是真的,也有人幻想自己的抽屉里会钻出机器猫。而我模糊记得,小时候听说过一个特别牛的上古生物——“体导鲸”。
当时,我还不怎么认字,老爸有时会拿着《十万个为什么》给我讲一些神奇的故事。大多数故事都没留下什么印象,但我记得世界最大的生物,叫“体导鲸”,它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倍,而且存在了很久。我想,这么大的东西我都没怎么听说过,八成是灭绝了吧,就像“猛犸象”一样。而由于我当时还不知道“猛犸象”究竟算“马”还是算“象”,就把它当作一种类似神话生物的存在,而“体导鲸”也被归类为“准神话”的生物。
后来渐渐长大,听到了更多关于鲸鱼的知识,知道儿童漫画中最常见的鲸鱼形象其实是“座头鲸”(可能在一个小孩听起来“坐在头上”挺有画面感的,就很容易记住了)。而跟小朋友们看一些课外读物,下课吹牛什么的,常常听说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蓝鲸”。每每听到类似的言论,我在内心就不屑呢喃,“这些小朋友真是没见识,不知道已经灭绝的体导鲸比蓝鲸还大很多倍呢”。古代、巨大的动植物、恐龙、不知道是马还是象但感觉很猛的生物、体导鲸,共同构成了一个小朋友对于“强大”和“神秘的远古”的浪漫幻想。
再后来,下课翻看兵器与恐龙的画册已经不是小男孩的主流玩乐方式,我也更多次地听说“蓝鲸”确实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理智上虽然逐渐接受了这个科学知识,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总还有一个声音“体导鲸比蓝鲸大多了”。毕竟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时间长了也就忘了。或许与之类似,被遗忘的儿时情怀还有很多。
直到今天,我在思考《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究竟应该被视作科学知识,还是应该被视作人性好奇心的天然流露时,终于又记起了“体导鲸”。我这次倒要搞清楚,这玩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究竟有多大。但实际上,我并不知道“体导鲸”究竟是不是这三个字,毕竟小时候不太识字,模糊记一个发音,后来按照发音填上字为“体导鲸”而已。
于是我搜索拼音“tidaojing”,很快出现了答案——
蓝鲸,又称“剃刀鲸”!!
一瞬间,有些不知道是自己得到了什么,还是失去了什么,是成全了什么,还是留下了什么遗憾。原来,“体导鲸”是“剃刀鲸”,也就是蓝鲸啊。
一种上古生物与一种现实生物融合,难说是让现实变得更梦幻了,还是让幻想变得更现实了。就像“当康”变成了野猪,或是“麒麟”变成了长颈鹿。
更多的还是有些欣慰,心中的那个小声呢喃应该不会再出现了。就像《沉默的羔羊》中的女主克拉丽斯一样,夜梦中终于不再听到羊羔的求救声。也像《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句话“十九年来,哈利的伤疤再也没有疼过。一切都很好”。
当然,另外那个很猛的上古生物,依然处于既是马又是象的叠加态,它或许偶尔会叫两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