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是不符合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也作“假相”。也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肉眼看到或幻想到的。在哲学范围内,假象是客观的,也是本质的否定表象,与之对应的是错觉,错觉是主观的,也是所谓的幻象,实践检验真理——百度百科
昨天根据思维谬误写了一小段分享,可是延伸延伸发现无法归纳到到一起最终作罢,今天正好听新买的《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里面提到了——你我的感觉一点都不重要,真实最重要;你要么有数据,要么有经验,但是千万别告诉我你有丰富的感觉,感觉从早到晚都在变,如何当真的了。
而且在这其中,人的经验也会根据感觉产生变化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愿意为已经付出的事情继续付出,这就是每个人的共性弱点。(大部分的人甚至所有人都是感性偏多的,只要一不留神感性就会占据全部,然后做不不合理的判断)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世界有太多的逻辑谬误,或者叫【思维误区】、【思维偏差】、【思维陷阱】等等,这背后的谬误又来自于人们的行为或者思维习惯所导致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事情,一种判断的时候,多数会根据【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专家建议】等方式进行判断而选择是否相信,人们的经验越是丰富,就越是容易掉进陷阱。
记得有段时间,当你打开公众号的时候,总会看到《7种认知偏差,32个思维谬误,正让你越来越蠢》、《不可不知的五大思维误区,人生不需要逆袭,只要活的明白 》、《18个常见的思维谬误!我们为什么会“一事无成”?》这种类型的标题和内容,甚至这里面还掺杂着逻辑误区逻辑谬误放在里面,让读者看前“颤颤发抖”,而后“大呼原来如此”。
最后,有些人看了一两次,转换了看世界的角度,有些人学会了一两个避免入了很多坑,还有些人凭借着几篇文章总结了【世界全是套路】这样的价值观。
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就像一个调节器一样,始发点是你自己,而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根据遇到不同的事情产生不同的理解,走向不同的人生。
那么这么多的“假象”和误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像前些年知识付费刚刚兴起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买了一些课程,我们就会知道【学习,终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做正确的判断】,然后呢?也确确实实影响了一部分人,可也令一部分人痛恨知识付费的平台太坏了,制造焦虑,这些都是套路,都是PUA等等。
而被影响的一部分人,其实最后也发现,有些道理说的太明白就没什么意思,因为以前就懂,如非最近遇到了有什么痛彻心扉的感触才大呼厉害,还有一些一看就厉害的要命各种模型结果最后记不住或者不实用。
然后发现,有些道理还是最基础的最管用啊,那些真正厉害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是做不到啊,只有自己感悟到的才真的能痛彻心扉的去使用啊,然后得到“甜头”之后才会继续坚持啊,否则好的办法又因为想不起来,事后想起来就被大多数人放弃了。
那怎么办,如何才能提升自己成长自己,或者如何才能不进坑呢。
——保持清醒。
很久之前我就发现,更新的文章一直是在从各种不同焦虑给出如何解决不够自律的方法,可是你知道么,自律只是一个最底层的法则了,自律、勤奋、自主、自省,而我们却花了三个月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还在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特别重要,他是你的开始,而真正决定我们开始的是在想如何奔跑,还是在想我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情呢?
你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除非你并不是真的想要。
所以后来我说,要有目标,没有目标的话人就会浑浑噩噩,要保持清醒,一旦迷茫纠结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我们不要求时刻保持高度的批判性思维,而是要自如应对,但是保持清醒一定是绝对的。
保持清醒之上就是足够自省了,你看现在学习方便了大家都在听有声书,或者视频,但是有些时候这样的方式由于太过于被动了,在路上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三心二用,我发现听完了再回头去听,那些内容几乎就跟新的一样,所以要主动学习,有心的去学习。
并且在过程当中去与自己所学的产生链接。
这是学习,平常我们也是如此,比如有些人看到9.9的东西会自动把它变成10元的,或者看到有人说你看大家都这样做,你就知道哦这是【羊群效应】或者自己想一想真的需要嘛,看到【震惊!身价500万的首富居然...】就会想到这多半是个标题党,而自己做选择的时候也想一想,我这样做的话真的对嘛,如果做错的话,我会不会后悔,等做过之后,能否再次总结经验让下次做的更好。
其实反思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可有时候发生在事前,有时候发生在事后,那种难受的罪恶感纠缠着自己,然后下一次又没做好,就像每天下班前告诉自己看书一样,跟自己说看书看书就开始刷上抖音了。
有时候看着抖音里面的人来来回回的骂,觉得他们真无聊,然后一看自己居然看这样无聊的对骂看了10几分钟。
所以你看,这些都是真实的,也都是虚假的,有些事情是“三方”为我们准备好的陷阱利用人性的弱点,“好处说透、痛苦说够”恐惧、欢喜、愤怒、情色等等,人们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容易过分贪婪,这些都是真实的,也都是虚假的。
借假修真,做选择之前有些结果可能真的是对方画的大饼,而有时候自己给自己的设限或许也只是现在处于这个阶段或者因为一时的感觉而下的判断,等过一段时间再来看这件事貌似也没什么大不了,而那些向往的,描绘的都是虚假的。
在买健身卡的时候,在买课程的时候,在到新公司的时候,总会想到成了之后自己的身材,自己升职加薪的样子,可锻炼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去了,课程听了几天就放弃了,公司开始的斗志满满也开始松懈了。
然后美其名曰,健身房都是骗人的,课程就是“智商税”,公司都是PUA,这里面有好的,也有坏的,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可是不到最后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什么才是虚假。
把所有的事情当成一面镜子吧,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借假修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