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方法学习周报是我使用笨方法学习写下的卡片汇总,笨方法四字概之「坚毅、认真、科学、模仿」,平日逐条首发「笨方法学写作」知识星球,每周一汇总发布,欢迎订阅。
写周报三年已成习惯,每日写的卡片均汇总在周报,本周起尝试公开我的学习周报。
锤子科技发布会有感
总有人在做更好的产品,也总有人在吐槽贬低挑剔,前者胸怀未来,忍受着孤独与风险前行去未知之地,后者鼠目寸光,只懂得与舒适的过去比较,永远觉得还不如停留在原地。
身为创作者,我似乎能隐隐感觉到罗永浩的心情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自己都已经起早摸黑了,别人黑什么都已经不重要,至暗时刻更也永不存在。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如何看待语音写作?
就个人而言,语音写作比较适合做语音卡片。如果大家有看锤子发布会,语音卡片对应的就是锤子的闪念胶囊,记录一闪而过的想法,随后整理成主题的作品输出。个人使用情况是,语音比较适合碎片收集,而不是整体的输出。语音写作是输出,但写卡片是输入,大多写作面临的情况是输入不够,导致输出不够。
想法太多,心思太乱,我的建议还是多写卡片,先写下来,再整理摊在面前,就会发现自己在脑中的想法其实就那么几个。
找到与知识友好相处的方法
五月初购买了知乎读书会会员,今天跑步开始试用,跑步一个小时,听一本书约 25分钟,听完两本书刚刚回到家门口。
第一本听的是马家辉讲述的《老人与海》。马家辉将《老人与海》比喻成加油站,他说他每逢遇到人生阻滞疲惫不堪,都会找这本书看看,看完后又原地满血复活,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人生海海,失败常有,但你拖回的巨大鱼骨总能证明一切。
第二本听的是杨照讲述的《六祖坛经》。个人对宗教兴趣不大,如果有人送这本书给我,估计只能在书架上蒙尘,但如果有人为我讲这本书,那又不同了,尤其是这个人是杨照。杨照讲述的《六祖坛经》冲洗了很多我对六祖慧能的偏见。例如六祖因出身南方学佛受人责难,竟然能说出「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的话来,二十几岁的不识字的他竟然能诵出「菩提本无树」,找人代写在墙,因此能压过五十多岁的神秀,获取五祖衣钵,定为传人。神秀的「身是菩提树」也并非当场写出,而是深思熟虑,且经过师傅提点后才写出的作品。如此看来,慧能胜过神秀,的确是佛性聪慧。
有人说听书是二手知识,解读不完整,断章取义,知识传播有偏差,一定要追寻一手知识。这个观点我可以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一定要找源头知识,正本清源,读经典、读专著、读论文——但如果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呢?如果还要读经典、读专著、读论文的话,那恐怕一直都不能入门,所以,我对听书的态度就宽容很多,将听书当作是扩展认知的接口,不求专业深度,但求知道多一点是一点,激发自己的兴趣,满足自己的猎奇。
自己不喜欢读宗教的书,听听宗教的故事也可以;不喜欢枯燥的自然社科,听听专家的通俗科普也好;没有时间读文艺评论,听听教授们的感想也不错。一旦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再找来看就可以了,将听书做为精读的筛选,自己在通勤、做饭、运动时也不至于无聊。
Ray Dalio 在《原则》中说:「最好的选择是好处多于坏处的选择,不是毫无坏处的选择。看看有些人,发现一点问题就反对某件事,而不合理权衡所有的优缺点。这样的人通常不善于决策。」
无须硬要追求所有知识都是源头知识,知识有各自流传的方式,自己找到与知识友好相处的方法就好。
《文案摇滚帮》:泛泛而谈
只有 7 篇公众号式的文章,标题是典型的 10W + 导向,此书的优点是显浅易懂,技巧居多,缺点是作者不一,文章拼凑而成,泛泛而谈,不够系统深度,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风格感觉》精读指南
繁体中文版《写作风格的意识》出版比它早近一年,我已精读过两遍,写下大量读书卡片和一篇读后感《写作》 ,简体中文版《风格感觉》出来,第三遍一天读完,姑且写个简易的精读指南吧。阅读地址: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78788/
卡片创作的乐趣
最近《笨方法学写作》课程升级,系统整理三年来写下的卡片,惊喜发现已有上千张,主题不一,林林总总,返观过去的好奇驱动的自己,尤其可爱,感觉现在的自己,更加强大。脚踏实地,积少成多,化繁为简,系统输出,这大概就是卡片创作的乐趣吧。
笨方法学写作课程即将升级
历经 8 个月的迭代,笨方法学写作课程即将迎来重大升级,升级后的课程体系更系结构更完整、方法更科学、习题更细致,从信念、故事、模型、行动四个维度助你建立以写作为中心的探索创造观,5 大模块, 52 个写作刻意练习帮你构建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重塑你的写作习惯。
升级后的课程将在 2018 年 5 月 25 日正式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