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闲来无事,继续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差不多快看到大结局的地方了。明朝真是一个有趣的朝代,从皇帝到大臣,特别是崇祯。
我觉得崇祯皇帝是个愤青。愤青往往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而且对自己的见地特别自信。其实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没有愤青过?刘备鞭打过督邮,曹操立过五彩棒还干过刺杀董卓的脑残事儿。但是幸运地是有的人愤青之后立刻被打脸而后就懂得了什么叫慎重。但有的人愤青的时候,里里外外一片叫好,而后就固执地认为自己非同凡响。
干掉了魏忠贤是崇祯最得意的事情,这个举动得到了一片赞誉。可是讽刺地是最后崇祯也不得不任用宦官。
这个愤青皇帝大概是因为灭掉魏忠贤而真的认为自己能够扭转乾坤,但最后现实却一遍一遍地打自己的脸。
平均一年换两个首辅,这样的勤政到底是勤政还是乱政?要求过高,结果稍不如意就把大臣砍死,最后导致无人愿意做事,这是治国还是乱国?
当然,崇祯皇帝能称帝其实是个意外。他本没有机会,所以也没有真正接受过帝王的教育。他年轻,所以不懂得中庸;他见识少,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城。这样的皇帝如何可能洞察时势,因势利导?但客观地说,一个制度却让这样的人大权独揽也证明这制度非常离谱。
总之,崇祯皇帝也是受害者。他承担了超越自己担当的重担。作为皇帝他至少是及格的,如果换个时间,也许四十岁后能成长为一代圣君。但不幸在于,大明已经满目疮痍,再也经不住任何的瞎折腾。
个人在大势面前其实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哪怕是皇帝也没有例外。很多人说如果崇祯不折腾,兴许大明还能更好。我倒觉得,真要如此,恐怕又会多一个宋徽宗。相比而言,崇祯皇帝算得上轰轰烈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