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国
回忆在英国打工的日子

回忆在英国打工的日子

作者: 墨之非攻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07:44 被阅读0次
    回忆在英国打工的日子

    我在英国留学三年多,除了学习,为了应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打工已经成为我留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想起来,我先后打过6种工,个中滋味,不一而足。

    2001年的秋天,一个怡人的季节,我来到了英国。同一个宿舍的邻居,广西人赵,一时间成了我羡慕的对象,这不仅因为他比我早来三个月,对方方面面比较熟悉且英语说得也挺流利,更主要是他天天都去打工,早出晚归,颇为繁忙。也真难为了他那瘦小的身躯。每次回来,他不是嚷嚷“累死了,累死了”就是“今天挣了40镑,一般般”,有时还眉开眼笑“今儿赚了50镑,好开心”听到这些,让一心想早点找工打的我既嫉妒又向往。

    但事情并不那么顺利,我先是尝试着去镇中心的大型超市ASDA填了份收银员的申请表,结果很快收到拒绝信。又在当地报纸上看到几个招工广告,打过电话却都没结果。还有一次令我刻骨铭心的面试经历。

    直到一个月后,终于通过校学生会的工作中介找到了一份工:在一家叫做OMEGA的快递公司做装货工。一个周三的下午,我怀着兴奋与憧憬,骑着那辆100元买的破旧的二手自行车就上路了。20分钟后,到了快递公司的大门,门卫把手机等电子用品留下。进到里面,一个印巴裔的小工头把我领到一间办公室,先给我看了一段安全教育录像,又亲自给我示范了一下搬卸重物的动作要领。其实很简单,就是双膝弯曲地蹲下,而不是直腿。这样物体的重量就被强有力的大腿肌肉分担去大部分,而不会伤害相对脆弱的腰部。没在国内的工厂干过,不知是否也有这样的安全教育,反正在制度健全的英国,厂方在一开始就把该做的都做了,如果再出现腰伤,他们就不负什么责任了。进入车间前得接受搜身,看是否携带了与劳动无关的物品,还好,我为了充饥而带的巧克力没被没收。到了车间里面,好大一个空间!差不多一个室内足球场那么大。空中一个主体传送带,两边连着很多分支传送带,一直通到一个个货柜车车厢里面。机器轰鸣,运送着形状各异的邮包。我就工作在其中一条分支的末端,把邮包下下来,再堆放在货柜车厢里面。多简单的工作呀!我满怀着新鲜感开始了我的工作。可时间一长,就觉得枯燥,无聊,也有些累,尤其不少箱子里是书籍,机器零部件,重量不轻。于是,我就顾不得什么易碎,向上的标志了,重的就往地上一摔,小的轻的随手向上面扔去,好像我们的工头也不大管这样的野蛮装卸,只要装车速度不慢就行。

    有时传送带上来的东西少一些,就可以喘口气,但我是第一天来,还不敢坐在地上或箱子上歇着。货多时,就一刻也不停歇地进行卸下,堆起的动作。如果这时动作慢点或去上厕所,这条分支传送带的货物就会堆积,严重时会影响住传送带的运行,那样就会把工头招来,就没你什么好果子吃了。当然,如果活儿确实多到一个人忙不过来时,工头就会调人来帮你。我因是第一次做,就给我分了一个比较轻松的线,如果分到爱丁堡或剑桥,曼彻斯特那些线,那就惨了,往往是3,4个人一起奋战,还忙得不可开交,根本就没有片刻清闲。

    仓库里管理较为严格,去餐厅或厕所时,必须沿着画好线的人行道走,否则就会被快速行进的叉车撞到。饮水处是一个向上喷水的水龙头,经济又卫生。尽管来之前已经吃过饭,但这种重体力劳动毕竟消耗大,不长时间我就饿了,于是就把带来的巧克力吃了。越往后越难熬,不断地看表,盼着早下班,劳累加上孤独,真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好不容易等到结束,签了名就往外走,没想到出口处还有一道安检门,和机场的一样,有金属物品都会报警。也难怪,仓库里各种商品都有,DVD,食品,小家电,等等。听一些老生讲,几年前这里没这么严格的安检措施,结果一些物品丢失严重,可能是黑人,中国人,马来人所为,公司方面不得已采取了当前这些手段。还听说一个趣闻,一个在这里打工的头脑聪明的老黑,又胆量过人,在工作时把不少邮包的地址改为自己家的住址,结果,冰箱,彩电,高级音响等,源源不断送上门来,这么多白来的东西可让他乐开了怀。当然,纸里包不住火,当最终露馅的时候,警方从他家里缴获了数量可观的各类商品。如果他不那么贪心,见好就收,可能还不至于落网。可见英国之大,人种之杂,什么人都有。

    说到安全措施,这里的工人都要求穿安全鞋---以前在国内没听说过的东西。就是皮鞋的前部有铁板做内衬,能保护脚趾头不被重物砸伤。我第一次去只穿了普通皮鞋,也得以蒙混过关,可见厂方也有疏漏之处。但安全鞋确实有必要穿,在我干到后半段比较疲劳时,一个重箱子砸到我脚上,所幸躲闪及时,没有全部命中我的脚,却也砸到局部,隐隐作痛。看来下次真得遵纪守法了。

    总计去了三次OMEGA,每次都感觉不轻松,虽然一次只有5小时,但中间没有休息,劳动强度不小,每次骑车回来都感觉筋疲力尽。而且,这里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基本是有色人种:黑人,印巴人,华裔马来人,几乎见不到白人。跻身其中,你能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低贱到当地人都不愿从事的工种。累人不说,工资也不高,只有约5镑/小时。所以工作时有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感觉。尤其那些黑人,衣着随便,仪表不整,讲着满嘴生硬的非洲英语。距离很远就能强烈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天然的呛人的气味。我想他们大多很难达到初中文化水平,我们好歹也是念过或者念着大学的人。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会愿意来这里与众多黑哥们一同当苦力?唉,谁让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了,我们父母多年辛苦挣得那点钱,拿到这里迅速贬值13倍以上,不打工何以为生?

    毕竟是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是在大不列颠国土上靠自己汗水挣到的第一份钱,虽然苦涩,还是有喜悦的。每一次,最高兴的就是打完工往宿舍回的那一刻,真有一种出牢笼的感觉。

    不久,在朋友介绍下,我加入了他们在当地一所小学当清洁工的行列。每天晚5-7点干2个小时,一周5天,一小时5镑。这样一周就有50镑的进帐,多少能填补生活费的支出。每次都有专车接送,所谓专车,就是一辆破旧的3排座小型面包车,每次我们8,9个人就挤在这个只能容纳5,6个人的车厢里,像沙丁鱼罐头似的。紧挨我们的是较脏的拖布,吸尘器等工具,我们又何尝不是工具?只不过不吃油不用电,眼珠间或一轮,会胡乱思考一些问题而已。好在每次路上只有十几分钟,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我工作的区域是一片实验教室。有剪纸,手工,绘画,木工,厨艺,电工几个教室,任务简单,扫地拖地,换垃圾袋,吸尘。活儿不算累,但时间挺紧,需要较快节奏劳动才能在2小时内完成。后来熟练些,每次最后也只剩不到10分钟喘息的时间。这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二个木工教室了,经常满地的木屑,很不容易扫干净,这两间耗时耗力最多。

    英国的孩子们真是幸福,包括普通教室在内,他们根本不需要排值日生去打扫,一放学就拍屁股走人,卫生工作都交给了清洁公司,后者又找到我们这些廉价劳力。儿童时期不应干重活,但力所能及的扫教室应是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一个必要手段,也许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培养人才的思路不同?但也没见多少英国成年人缺乏基本劳动能力,真有点无法判定孰是孰非了。

    英国小学里设施齐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这里的木工电工厨艺教室,在国内小学就没怎么听说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好像也没把它们列入必修课程。还有游泳馆,体育馆,音乐教室,舞蹈厅,图书馆,在国内也只能在极少数的大城市的小学能见到。要知道,我们工作的这个只是一个镇的小学,看来差距是明显的。

    这个工作我前后干了近2个月,总体感觉还可以,但由于我们的司机极其缺乏时间观念,来去都不守时,晚点半小时是家常便饭,这样我们每天花在打工上至少4个小时,每周的钱数只有区区50镑,所以太不划算。想在弥补生活费的基础上再有些盈余,以支付将来的购物旅游等花销的计划就更无法实施。所以,我又酝酿着再找一份工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忆在英国打工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pn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