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了黄梵老师的《诗——意象的帝国》中说写作要在固定的时间、国定的环境和和熟悉的东西引发写作的思绪的时候才知道我原来对写作的意愿的天真和盲目。
具体的操作是:
1.时间段。一般连续四个小时。
这个对大多数人来说也是个难题。不是专业的写作者不会有这么一大整块的时间。我思来想去,从早上五点到八点应该是一个比较安全不被打断的时间,其余的似乎皆无可能。
但今天早上五点的闹钟却没能将我从睡梦中叫醒,还是在六点的二次铃声中爬起来。
2.每天写800至1000字,最多不超过1000字。每当写到1000字立即停笔。因为如果写的太多有可能是瞎写。为了保证写作的质感,防止出现钝化感觉,尽量不要多写。如果到了四个小时没有写出1000字,也要立即停笔。
要每天坚持,不要写写停停。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哪怕一天只写三四百字,一年下来也够出一本书,堪与专业作家比肩。
如海明威四小时一般不超过八800字。当然,偶尔也会因为第二天的事情而多写一点,从450、575、462、1250到512。高产的日子定是因为第二天要加班工作。托马斯·曼三小时只写两页纸,从无例外。
3.不护短。人会天然的会保护自己、家人和朋友。护短心理会使作品人物无法从原型中独立出来,去按照作品的需要获得性格、内心和善恶等。
一旦作品人物与写作者生活中的原型扯上关系,护短心理就令作者如临大敌,不敢放手塑造作品人物。作者担心把作品人物写的比较败坏、阴暗甚至邪恶,家人、朋友或读者就会以为,作品人物就是作品本人,或作者的家人、朋友,写作就成了他人眼中的“毁容”。这种担心会震撼很多初写者,让他们本能地美化作品人物。例如朱文的《我爱美元》内容是虚构的。他虚构“我”为了报答“父亲”,让从未享受生活的“父亲”幸福一次,决定带着来省城的“父亲”去嫖娼。不只小说中的道德惊世骇俗,渲染和描写也令人身临其境,恍若真事。后因“父亲”的正直和弟弟的意外到来,不得不作罢。其实,朱文父亲的真实身份是某厂的厂长,与小说的情节却格格不入。
大家或许担心灵感不能按时赶来。确实,一开始是没有灵感,坚持二十多天以后每到那个时间来临便会准时亢奋,思如涌泉。写作习惯一旦养成,身体对它就格外忠诚,就如管束你的警察的安排,放弃自由意志,恪守写作习惯,换来心安和真实感,一旦养成,终生难戒。
今天是第一天,用两个多小时,抄录了一些我认为有可能会对我有所改变的东西,坚持一段时间看成果。
人各不同,不要心急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