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作者: 柒点陆贰 | 来源:发表于2020-12-11 23:44 被阅读0次

      作为新苏州人,《牡丹亭》早就听说过了,昆曲《牡丹亭》俨然成为了苏州的文化象征,一折游园惊梦也在网师园里不停地上演。越是身边越是不以为然,一直也没有真正去了解大名鼎鼎的《牡丹亭》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次把汤显祖的《牡丹亭》原著读了一遍,与《桃花扇》比起来,《牡丹亭》的格局似乎小了许多。剧本里所讲解的尽是些儿女情长的事情,食色性也,做为人性的正常需求,讲述些男男女女的故事并不为过,而且才子佳人,佳偶天成说起来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只不过可能是为了迎合受众,剧本里也不乏一些香艳的描写,这是剧作家的悲剧,想来汤显祖也不愿落下这些文字,但是作者也要吃饭的,写得全是些阳春白雪,又有几个人愿意去看呢。

        这也是戏剧的悲哀,戏剧的地位到底还是不如诗词,吟诗作词是雅人的事,不管是真的雅人,还是附庸风雅的人,不管是真的悲春伤秋、触景生情,还是只在风月场上、逢场作戏,声情并茂的吟一首诗、唱一段赋,总是拿得出手、上得了台的。而作诗到底也是个修身养性,明心见性的事情。

        戏剧的路子就窄了许多,场所、演员、观众,无不制约着戏剧的发挥。写戏,除了出名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要赚钱吧,在这样的前提下,作者只能把自己修身养性、明心见性的想法压抑下来,在些被迫俗起来的情节里,偷偷摸摸地展露些不俗的想法。

        戏剧是面向大众的,一出戏,不管它好不好,尽可以在瓦肆,在勾栏,在深宅,在皇宫等不同的地方上演。不同的人喜欢的东西也必然不同,有喜欢音乐的,有喜欢唱词的,也有单纯喜欢演员的。而且看戏的目的也不会相同,有真心喜欢戏剧的,也有假装喜欢戏剧的,其实这点东西方的观众们也并没有多大分别,西方的剧院也是社交场,绅士、太太手里的观戏镜也不是全都用来看戏的,一些发生在戏院里的故事甚至比戏剧还精彩。

        如大浪淘沙,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流传下来的戏剧,必然是精之又精的精品。脱离了时代背景去求全责备是不道德的,抛开了那些难以避免的糟粕,《牡丹亭》的确算得上是戏剧里的精品。朗朗上口的句子,精心设计的情节,确实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看了《牡丹亭》的剧本,接下来可能真的要去听这出戏了。

相关文章

  • 读牡丹亭

    昨天听了张弘老师的课,深度剖析了牡丹亭,让我对牡丹亭有了全新的认识。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知,他著有临川四梦。牡丹亭是...

  • 《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 《牡...

  • 《牡丹亭》

    《牡丹亭》 感伤触景浮华清, 凄美怀春眷属情; 儿女尘缘抒过往, 唯留寄语牡丹亭。

  • 《牡丹亭》九句美文,美到窒息

    经典一刻【《牡丹亭》九句美文,美到窒息】《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的是杜...

  • 人在囧途之《寻梦牡丹亭》后戏编排

    各种忙,假日门票各种贵,现在才有空借优惠去文昌里看《寻梦牡丹亭》。 缘起 无意看到《寻梦牡丹亭》...

  • 渔歌子-牡丹亭(单调25字,中华新韵)

    渔歌子-牡丹亭 乘夜雨,撩心绪。独探牡丹亭去。 旧时光影润斑驳,任那雨疏风泣。

  • 听蒋勋讲中国文学30:明代喜剧大家汤显祖

    《牡丹亭》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没有之一。 《牡丹亭》、《西厢记》这些作品都只曾在中学的课本里面...

  • 牡丹亭

    柳树下美梦,梅树下美人 因情成梦,因梦成情 相思千里寄,魂魄万古留 春枝招展花满园,秋叶飘零金雨淋 此情何急,此情...

  • 牡丹亭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

  • 牡丹亭

    汤显祖 1/19-4/22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牡丹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te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