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日,
数九寒天皆将至;
风雪阑珊人归去,
已然岁末唤春时。
2018年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冬至节气。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日最短的一天,同时也是阴至强而衰,阳至弱而旺的一天。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测定出了冬至,它也是24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秦汉时期,冬至就被认为是两年之间的分界,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过年。 所以每逢冬至,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百姓,都会有祭祖先人的习惯,有时还会举行盛大的仪式,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古人也认为,冬至这一天,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春天已经不远,这时外出的人必须回家过冬节,意味着年终有所归宿。
冬至三候
24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冬至也不例外: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由于此时阴气过盛,藏在土中的蚯蚓依然蜷缩着身体;与鹿同科的麋也感到阴气渐退,角开始脱落;山中的泉水依然可以流动,并且是温热的。
数九歌谣
冬至后的第二天就要开始数九,民间称为"提冬数九"。数上9天为一九,再数9天是第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数尽了。"有一句俗语就很形象的描述了九九的特征: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饺子汤圆
在中国传统24节气中,过的最隆重的应该就是冬至了。古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一天,北方要吃饺子,南方要吃汤圆,“圆”寓意着团圆和圆满,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相比之下,其乐融融的团聚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