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大门对于现在还未工业化的国家已经关闭了,我早就通过,很多人会说“中国行,其他国家也行”。工业化的门槛是成本门槛,而成本要么承担要么转移,西方转移成本解释了战争暴力,包括近邻日本。
日本通过战争向中国转移成本,饶是如此,日本国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望乡》里的“南洋姐”,她们卖身的汇款曾经是明治时期日本外汇的第二来源,还有人认为明治维新知识分子头脑风暴后日本自动工业化了吗?现在还没有工业化的国家,难到还能通过战争转移成本?剩下就是自己承担成本,并连追三次工业革命,一步少不了,中国至今还在补第二工业革命的课。
企图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须整合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稳定、政策延续,拉着全体国民一起吃糠咽菜至少三十年,还要有技术IP、产能转移的历史机遇,国民中要有一定的受教育群体,并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国家如果不够大,则只能选择有限的几个工业领域,另外还得防止工业国下绊子。凡此种种,都是容易出错的,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工业化,内因外因导致多次清零。
第三次工业革命才起了个头,这是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交融,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成本门槛,我觉得以廉价劳动力积累工业资本的老路已经走绝了,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的竞争极有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变成类似于人的“智商”的竞争,像人的大脑一样,能量、物质和信息构建复杂连接,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智商高于其他国家。
是的,这已不是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肌肉大赛,到了拼智商的时候了,更加残忍的降维打击。一些人拿着其他国家“日常取代中国”的工业能力,比如越南、印度,来突出他们所谓制度优势,也给自己的“信仰”鼓劲。我党+中国人民已经全球顶级组合,回到工业化的起点156个项目,重新再走一遍,任何一个重大失误或关键因素缺失,中国工业革命照样完不成,其他国家谈笑间工业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