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8>育儿心得
上周五,我参加AnAn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撕纸贴纸装饰新年树。老师们提前打好招呼,一再叮嘱家长们要控制住自己,千万不要上前帮忙,让家长们看看自己家孩子关于动手能力,手指肌肉精细度的真实情况。我站得离AnAn远远的,看着他把所有的装饰图片都撕完贴上了新年树,环顾四周,速度跟他一样的,几乎没有。而我旁边的一桌,有一位小朋友,才刚开始撕图片,妈妈就忍不住上前“指导”,然后粘贴时,又不停的说,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不要这样贴,这样贴比较好看等等。
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帮助,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她不仅剥夺了孩子锻炼自己(不只是手指肌肉精细度,还有手、眼、脑协调)的机会,还在不断地打断他对完成任务的关注度。
如果你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打扰过孩子,请及时停止。
比如:你的孩子在游乐场兴高采烈的玩,玩滑滑梯荡秋千,跟别的孩子追逐嬉戏,你看见游戏器材上有三个字母ABC,你觉得不能错过学习机会,要玩中学,便一把抓过他,告诉他ABC怎么念。
比如:你的孩子在全神贯注的看电视,贝瓦儿歌他正看得兴起,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地跟着学,你惊喜的发现了他的这一行为,于是老怀大慰,高兴地跑过去拿起手机拍视频,一边拍一边喊:“宝宝你跳得真棒,不要停,继续,哎~对了,就这样,妈妈要拍个视频发朋友圈。”
再比如:晚上10点,孩子正在完成家庭作业,埋头苦干,时间有点晚了,你悄悄开门瞅了一眼,觉得现在当个学生真是不容易,这么多作业要做,不行,我得弄点好吃的给他,补补身体。于是你端着热牛奶饼干水果点心进去,不管不顾地叫他停下来,先把东西吃完再说。
你对孩子的每一次莫名其妙的关心,其实都是在打断他的注意力,不只是打断学习才叫打断,他在玩在看电视,你去打扰他,都是。
孩子的大脑发育,有一片控制身体执行和抑制冲动的区域,要到20岁后才会发育完全,所以他们很容易被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打扰,在过滤干扰集中注意力方面弱于成年人。你不能要求一个2、3岁的孩子像成年人一样老老实实坐在课堂里听45分钟课,即便是成年人本身都不能绝对保证这45分钟都是全神贯注的(这也是为什么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原因)。幼儿园的孩子,能保持10几分钟坐着不动,听老师把话讲完就已经很不错了。
孩子的注意力是受两方面影响的,一是外源性因素,二是内源性因素。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来帮助孩子们提升注意力,同时,如果我们自己注意力不够好,也可以试试这些办法。
外源性因素:
1、大人自己少去干扰孩子。比如上文举的一些例子。
2、排除外部环境的干扰。比如学习时,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在游戏区里少放点玩具,让他不要玩一会这个玩一会那个,每一个玩具都玩不长时间。
3、自己树立好榜样。比如他在写作业,你在旁边玩手机,你就是在树立一个不专注的榜样,他们会有样学样。你要求他做什么,你就陪着他一起做什么,而不是心不在焉的假装陪伴。
内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就是怎么让孩子自发的专注,你在旁边拿着棍子逼迫,对他并没有帮助。
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拿PAD玩游戏时非常专注,而且上瘾。为什么?因为游戏设计有这三种特点:1、升级打怪完成任务,目标明确。2、一关一关从易到难,有点困难但稍微努力又能过关,让人产生成就感。3、任务完成度的高低,会得到及时反馈,让人心里门清。哪个地方弄错了,哪个地方做得好,都会及时得到通知,可以随时调整策略。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利用以上三个步骤,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让他发自内心地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被迫。当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时,就会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全神贯注。
1、帮孩子把目标具体化。比如家庭作业有语数外等很多科目,我们可以引导他先完成哪一科再完成哪一科。
2、挑选与其能力相匹配的难度。太容易了没有成就感没有乐趣,太难了又一直受打击容易放弃。任务难度刚好在他的能力上面一点点,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会比较容易获得满足,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确定的认可,也容易激发他的兴趣。
3、及时给予反馈。他做得好还是不好,可能自己并不确定,我们可以给予提醒。你这件事完成得很好,那个地方还需要再努力一下等等。
只有由内而外,真正发自内心的意愿去专注于一件事,才能获得最高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