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8月份还是9月份的某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关闭了朋友圈,当时对自己整个人的状态不是特别满意,而且已经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没事儿刷刷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不好的习惯。目前关闭朋友圈已经三个月有余,自己的状态谈不上翻天覆地,但是也在向好的方向慢慢调整。
闭圈的原因
1、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优化信息获取渠道
2、优化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专注长半衰期事件
闭圈后发生的变化
刚开始我还会每周/半个月开一次朋友圈看看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获取,集中一个时间段,带着审视的眼光去刷朋友圈后,才发现圈里对自己有用或者重要的信息太少太少,这样打开朋友圈刷了两次之后,彻底坚定了闭圈的信念。
01、碎片化时间利用效率更高,专注的时间更长
朋友圈开放之前,在碎片化时间时不时想着刷一刷朋友圈,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闭圈之后,碎片化的时间基本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清单进行碎片化阅读或者喜马拉雅听书,读书和听书带来的深度思考和沉浸是难能可贵的。
02、微信只是一种沟通工具,拒绝无效沟通,提高沟通效率
关闭朋友圈并不是不用微信,大家还是可以通过微信找到我,联系我,只是目的性更强,无需有意无意的客套,有事儿说事儿,直奔主题。
伴随着行为上的改变,自己的社交范围也急剧缩小了,后来自己梳理了一下,两个孩子的老母亲,自己要看书、上班、写文章、辅导少女果的作业、家务事也要参与,一天24小时,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社交,社交带给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泡沫社交除了透支自己的时间和感情,远没有亲子时光来的温馨和踏实。
03、降低微信上的存在感,寻找真实的自我
我本是一个很少发朋友圈的人,没有那种花时间用各种软件把自己的照片P得又白又美又瘦又仙的能力,也不想在朋友圈进行晒娃,亦或是几百年发一条朋友圈,然后时刻关注有没有人给自己点赞或留言。
如果靠刷朋友圈来找存在感,未免段位太低了点。那么,没有了朋友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内心的小目标,或者是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事物。
嗯,估计这个问题是刷朋友圈的人从来没有思考过的,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事物可能就是自己的擅长的领域,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亦或是自己愿意长期专注投入而不断进步的事情。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们被信息洪流裹挟向前,我们做别人生活的旁观者,只是看客,与自己无关。当然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于别人而言也是根本毫无意义。
生活中有很多人包袱太重,总感觉别人时刻关注着自己,自己也要随时掌控着别人的消息。试着放下,试着将注意力锁定自己,你不再需要旁人的认可来填补内心,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跳出环境去提醒自己,保持应有的专注,提高自己的效率,生活才会显出它本来的样子。
理性看待朋友圈,关注自我,活在当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