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12

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12

作者: 已未晓 | 来源:发表于2021-06-27 06:24 被阅读0次

    止观与入定

    佛门里有个用语叫“止观”。“止”是熄灭妄念,专心于一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入定了,定在一件事情上,或者定在一个问题上。你不能定在一个问题上就叫散乱。如果定在一个问题上,没有提起正念(即没有观),你就无法打开智慧。“止”是为了定,“观”是为了开智慧。这个“观”字用得非常妙。观——又见面了,意味着原本就有,不需外求。

    佛门里通常把止、观连在一起讲,实际上它们是两重意思。后来又延伸为“观想”,又是两重意思。“观”不是“想”。实际上“止”是定在一件事情上、一个问题上。“观”是审查的意思。“想”是追究的意思。禅堂里有个词叫“参究”,即是想的意思。静坐时把自己观想成阿弥陀佛或观音菩萨,这也是一种观想。

    在静坐的过程中,每个念头来的时候你都要观察到——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都要像旁观者一样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如果你把这个方法用久了,训练熟了,你就是止、观双用。如果这个方法你不会用,只能先修止,再修观。如果这个方法用得很熟练了,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突然跳进去,与妄念合二为一,融为一体,这时候就没有能看和所看了。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周围发生的事情你看得很清楚,但没有参与。可能是怕惹麻烦,也可能是没有胆量参与,或者说“与我无关”。但是,如果打坐中出现了境界,你敢与它合为一体,那么在以后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你就不会回避了。因为生活中出现问题和打坐中出现问题。其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做事非常细心,追求完美,一旦转到修道上,也会一个杂念也不放过,一个漏洞也不会让它出现。

    如果大家学佛修道多年还不能“止”,或者能止而不能“观”,那么你的修行或禅定功夫根本不可能上台阶。修行想提升,靠的就是止观。

    当你把“止”的功夫培养出来以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实际上“止观”是“入定”前的一个加行法。

    在入定之前,你会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不存在了;接着是呼吸逐渐细微;再接下来会发现自己的念头逐渐减少,乃至不存在了。这是入定前的三个层次,每个人入定前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当没有妄念的时候,身心内外就像一面镜子,内心偶尔会产生一个游丝般的念头。这种游丝般的念头与起初的念头不一样,好多人都觉察不到,以为自己没有念头。初禅、二禅还无法断掉这种游丝般的念头,只能熄灭粗糙的念头。

    一般在初禅、二禅和三禅时,身心会产生一种喜乐。“喜”是指心理的感受,“乐”是指生理上的感受。也就是说在前三禅,生理、心理还没完全空掉,只是妄想熄灭了。有的人在静坐时,偶尔会碰到入定的感觉,但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出来后再想进去就不知道怎么进去了。

    只有经过无数次地实践和训练,有一天才能达到随时可以进入定的境界,也随时可以从定的境界中出来,定境想持续多久就能持续多久。也就是在禅定境界中已经做得了主,要坐多久就可以坐多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降伏其心》(一)心得 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bt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