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南召大窟窿山

游南召大窟窿山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3-12-27 21:24 被阅读0次

    古城南召,北扼汝洛、南控荆襄,襟伏牛而带汉水,境内山险峰奇,林幽水美。其东北圣人垛一带,风景尤美,齐顶山至圣人垛一线乃长江淮河分水岭,山脊尚有楚长城遗址。

    圣人垛、摩天岭龙盘在左,齐顶山、喂虎山虎踞其右,分水岭关古寨如猛虎扼守山巅,二广高速似玉带穿行涧边,冬至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春来新绿满眼、山花烂漫,一日气候数变,四季美景常新。

    宛洛游人如织,郑汴驴友常临。大窟窿者,圣人垛南之山间盆地也,土人谓之大呼隆。因数年来游南召未至此地,故专程来巡游探秘。

    甫离南召,道旁已见繁花满树,辛夷盛开如紫霞、玉兰怒放似白云。山行七八公里,有高速公路穿山而出,下即柴家庄隧道也。下车左转,沿新修的水泥路步行,但见新芽半吐、繁花正艳,白的是樱桃、粉的是山杏,梨花含苞、桃花待放,路边小草青还枯、溪旁春柳绿尚黄,令人不禁想起唐代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峰回路转,烟柳画桥,青砖蓝瓦,小桥流水,犬吠鸡鸣,山村农家突现,东虼蚤窝村到了。

    坐在农家院外青石上小憩,才觉汗水淋漓、气喘吁吁,半杯开水下肚,真是如饮甘霖。

    和老乡攀谈,才知此地原有一个连的解放军驻扎,一首打油诗“南召有个虼蚤窝,虼蚤窝里唱军歌,革命战士不怕痒,一颗红心永向党。”记下了驻军官兵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里原来是报告文学《最是深山女儿情》故事发生的地方!

    大家不禁肃然起敬,再看身边美景就觉得多了几分庄严神圣,顿觉此行不虚。部队撤防,诗人难觅,但子弟兵的英雄事迹却在当地人民群众之中广为流传,依然感动着每个人。

    也许是受革命精神鼓舞,虽然再往前走水泥路变成了砂石路,坡更陡了、路更曲折了,有时候还要手脚并用,真的是爬山了!但同伴们没有人叫累,也没一人掉队。

    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半山一处较平坦的地方休息,大家都放下背包,喝水、乘凉。

    “山药!”一声大喝吓了大家一跳。“在哪儿?”顺着军哥手指的方向一看,原来小树梢上挂着几个小铃铛------山药的果实。几个人顿时来了精神,顺着山药干枯的藤蔓往下找,很快就找到了山药的位置,拿出小耙子清理枯枝落叶,扒开泥土,山药的芦头就露出来了,从芦头粗细看这颗山药估计要有几斤!

    拿铁锹清理完周边落叶和浮土,戴上狼爪手套,沿芦头下挖,发现山药竟然变细了,用撬杠从旁边一撬,山药轻轻松松出来了!去掉泥土,一颗细细黑黑的山药露出了真面目,上边粗、中间细,长了一身细毛。军哥自言自语“半截连毛老山药”,大家哄堂大笑!原来是想起了来时路上说的典故:

    一天夜里,纪晓岚要文鸾对对子,于是出了“海棠”二字,文鸾对了句“山药”。纪晓岚又加了个字“嫩海棠”,文鸾对了“老山药”,纪晓岚又加字,成了“带叶嫩海棠”,文鸾也加字道“连毛老山药”,纪晓岚接着加,变成“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回道“半截连毛老山药”,纪晓岚还不罢休,又加道“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文鸾一笑,道:“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终于纪晓岚加上了他最想说的三个字“我爱你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说着将文鸾搂在怀里,文鸾开始不知所措,随后将纪晓岚推开,轻声说道:“我怕你腰上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当时军哥说“连毛老山药”大补,让老李多吃点,现在终于挖到了!

    一路说说笑笑,路过半山的羊棚,羊把儿(牧羊人)隔涧遥呼“来捣闲讲(三声)”,多年未闻家乡方言,倍感亲切,原来东三县南召、方城、社旗方言接近,和西三县邓县、内乡、西峡区别较大,社旗人到南召,也算半个家乡啊。

    因为放牧需要,附近杂树多被拦腰砍断,满眼枯枝败叶,兴味索然,大家到达鞍部后,稍事休息,在山北面搜索一阵,发现山药不多,大点的都被挖走了,剩下的又很难找到,挖了几颗小山药后,决定不再往前走,左转登上一个小山包后沿山脊回撤。

    整顿装备沿山脊小路前行约百米,道左白刺林又发现山药铃,于是大家又放下背包,四散搜索。军哥在南边找到一颗较粗的山药藤,正在顺藤找芦头,突然听见老郑喊道“快来!有大山药!看看是一颗还是两颗”。

    大伙赶忙跑到北边树林里老郑那儿,只见树上较高处一大团山药铃,两米外还有一小团,树根旁一个小坑里山药芦头已被挖出,直径足有一厘米!经过仔细观察,根据树上断断续续的残留藤蔓和树下掉落的藤蔓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就是这一棵。

    把背包、袋子拿过来,大家兴致勃勃开始挖山药。用小耙子在芦头边扒了几下,山药就露出了,足有七八厘米粗,真是个大家伙!这条沟里是淤积的黄土,非常肥沃,所以山药才能长大,而且好挖。

    军哥用撬杠从北边顺山势开挖出一条浅沟,便于出土,小李用铁锨把浮土铲去,老郑准备好了袋子,老李在旁边指挥,几个人分工协作,不一会就挖出了一个深约六十厘米的坑。粗话干完了,该干细活了,军哥趴在坑边在用小弯铲小心清理芦头边粘的泥,以免损伤山药,老郑说“这就像是考古,下次应该带个小毛刷”。

    不小心挖掉一块山药,几个人一片嘘声,“咋这么不小心?”“再挖着降级了!”“你起来,我整!”好不热闹!小弯铲粗略清理后,换上带尖的小树棍,再后来用上狼爪手套,经过一番精心清理,一根长约七十厘米的山药终于露出来了,通体光滑,下边还拐了一个弯,这根取出来后,发现后边还有很多根,挤成一团,只能整体开挖。

    于是用铁锹把山药两边的一上挖去,把山药所在位置掏空成一个土柱,最后用撬杠把整个土柱别下了。“出货了!”军哥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托出这个大土疙瘩,有个小脸盆那么大。

    “这是个哪吒呀!”大家七手八脚的扣去山药上沾的泥,露出来一根根山药,白白胖胖的,像七月的嫩藕。“真漂亮!”“这个一定好吃!”“足有四五斤!”“拍照留念!”赞美过后还得把山药掰断装袋,土坑回填,芦头种上。等忙活完,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大家又累又饿,决定找地方吃饭。

    前面不远,山顶有块平坦大石头,周围都是干草,正好当饭桌。军哥炒的辣椒托,放在焖烧杯里,吃着还发烫!有油条、有大饼,真香啊!在家哪有这胃口!

    饭后稍事休息,大家决定换条路下山,先沿山脊小路走一段,到羊棚附近再下到沟里走山谷。山脊树木稀少,路时隐时现,还算好走,下到鞍部右转进入山谷,树大起来了,石头也多了,路也越来越难辨认了。

    小李拿着手机,开着导航在前边找路,老郑和军哥背装备,老李背给养断后,一路攀藤附葛缓慢往下走,不时有巨石挡道,需要往两边绕行很远才能过去,大家都专心看脚下,话也少了,时而提醒同伴“这棵树朽了,不能扶”、“这块石头松动了,要小心”,有的地方还要蹲下来,手脚并用才能过去,少不得鞋里进了石子,手上刺入荆棘。

    转过一个弯,向下可以看见山村的屋顶了,小路也渐渐宽了,梯田也多起来了,大家紧张的心情也慢慢放松了,脚步也轻快了,穿过一片黄花盛开的山茱萸林,一条小溪出现在眼前。

    溪水很清也很凉,洗去手上脸上沙土,稍事休息。几分钟后翻上小溪对岸,就是一条沙石路,仔细一着,原来已到上山时走的那条路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来时抱怨路不好的老李这会儿也觉得是到了高速了。

    站在路边,遥望北边山涧,但见怪石嶙峋,山花隐现,根本看不到路。夕阳西下,山鸟归巢,是回家的时候了,正如苏词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南召大窟窿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cd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