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现阶段的失败

寻找,现阶段的失败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08:15 被阅读0次

    在共产党建立之后,他们所要面临的就是该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是否应该和某党联合,应该确立怎样的方向和奋斗目标。那么,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共产党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而在这中间又有哪些重要的人呢?

    首先,建党后中共一大确立了奋斗目标,他们希望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但是中共的实力不容高估,只有60人左右,这样做是自不量力,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发展共产党力量。所以在1921年8月,毛泽东回到长沙继续当教员,同时当了中共湖南省省委书记,而当时共产党在湖南只有16人。那么革命工作重合着手呢?根基是大众,于是,他从长沙的劳动人民入手,为此毛泽东成立了免费夜校,招收穷苦工人。而为了培养更适合的人,毛泽东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专门招收有志青年,一起寻找变革方式。

    但是这只是党发展的一个方法,党应该以何工作为中心呢?最重要的是应该组织团结,发动群众作斗争。而这里就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农民。工人的特点是生活极其规律,但是较为死板。而工人也有优点 优点,就是它与工业,也就是最先进的经济方式相连接。且有纪律,而且因为工人的工作方式 所以工人普遍都比较无私。最重要的是工人受的剥削最深。而农民则是较为分散,并不好组织。而俄国十月革命工人革命成功也给了共产党莫大的力量,于是党决定以工人为主。

    而毛泽东看中的是离长沙不远的安源,有一万两千多名煤矿工人,他们虽然每天工作15个小时,但是依然困苦,生活只是勉强能过。而毛泽东把共产党实现的方式放进学习中,教会工人们让他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组织罢工。那么,这样的斗争能成功吗?诚然,后来开始大罢工,全国掀起了工人运动高潮,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但是后来发生的二七惨案死了很多人,给了工人运动莫大的打击,这也使得罢工的频率和人数都同时下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敌人很强大,有武器和兵力,而仅靠工人阶级是很难取得胜利的。

    所以要找的就是同盟者,谁会是共产党的同盟者呢?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虽然国民党也很弱,但是国民党是民国的创建者,比较有威信,而这样也可以让人们知道共产党的革命。第二就是国民党有小小的根据地可以公开进行活动,第三就是他们内部也有坚定的革命者,于是最终,共产党选择和国民党联合。

    国民党会接受共产党吗?因为共产党实力较弱,而内部又有坚定的革命者,两边都忠心于革命,所以有成功联合的希望。

    而在中共二大上,共产党确立了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奋斗目标,在马林的建议下,加入了共产国际。这也让共产党有了更加强大的帮助。

    而在中共三大上,孙中山正式提出与共产党联合,那么两党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联合呢?在这里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党外,一种是党内。如果党内,则两党都有自己的内政和主要计划,但是在实力上联合,并且对方党派的人也可以参与我党的决策。对国民党来说 ,可以让很多人重拾革命信心。对共产党来说,可以提出好建议。而党外则更为独立,但是一定会削弱联合力度。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希望可以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联合,最终想出的方法是共产党人以共产党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也可以同时担任两党官员,这样就可以既不失独立性,又有联合的部分。

    而毛泽东对两党联合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增强共产党实力,同时寻找革命同志的好机会。所以,他在国民党中干了很多事,对两党联合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了中间的桥梁。在国民党内部也有了不错的官职。可是因为他的过于积极,引起了共产党内的不满,很多人说他是国民党人"胡汉民的秘书",讽刺他是否想脱离共产党,去投靠实力更强的国民党。而此时,在舆论的压力和工作的繁忙下,毛泽东病倒了,没有参加中共四大,被赶出中央领导阶层。于是回到了他的老家:韶山,寻找他下一步该怎么做。

    那么,发生这样的事是否是毛泽东的问题呢?在我看来,这是共产党整体的问题。共产党虽然比较弱,但是也不能过度依附国民党,需要有独立性,而这就是共产党的根基,是不能动摇的。所以毛泽东这样,可能有人认为他过度依附,引起了不满。

    而回到韶山之后,毛泽东接触了他在家里的亲戚和父老乡亲们,发现了共产党之前组织党工作的一个漏洞,在中国,大部分的人都是农民,他们也过着很苦的生活。而农民所具有的是一种淳朴善良的气质,同时,如果有人带领,他们也同样敢于反抗。而这种气质很打动毛泽东,也让毛泽东意识到共产党人真正努力的方向应该在农民,发展农民群众的力量,从而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党的梦想。

    毛泽东开始在韶山搞农民运动,来教育农民,领导农民,让他们敢于反抗,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好景不长,湖南的军阀又发现了毛泽东搞的农民运动,并且四处逮捕毛泽东,这场运动不得不终止,而毛泽东也被迫从韶山回到了广州。

    而在我看来,毛泽东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的。这条道路也是他后期革命的基础,他后期都是建立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做的。而事实证明,中国也确实需要特色的共产主义,把整体改革的对象换成农民,这才是中国的大多数,也是最好发动的力量。

    而在整体党的方面,统领人博古,李德,依然想要效仿苏联革命的方式,开展工人运动。所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批罢工高潮,一大批为反抗日本资本主义压榨和杀害的工人罢工,但是在后来,工人游行队遭到资本主义开枪射击,发生了五卅惨案。

    毛泽东从韶山回到广州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共产党正在急速扩大,党员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变成了几万人。而国民党在广州开办了黄埔军校,同时也培养了更多人才。

    1923年,孙中山去世,一部分国民党人见共产党发展势头太强,想要把共产党从国民党体系中驱逐出去。在1925年时,国民党右派林森,居正,在北京西山寺另立政府,并且下令清党,取消共产党人党籍。

    在后来,国民党二大召开,而毛泽东被任命为宣传部副部长,而此次大会主要讨论的是林森,居中等人另立政府是否该严惩的问题。在会上,毛泽东提议,对其并不采取很严厉的惩罚,他们因为也都是忠诚的革命人。所以最终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尽量使共产党的行为不会影响到国民党人,激起很大的反应。

    但是在1926年,国民党内又出了更过分的事情。左派蒋介石发动了中山舰事件,想要彻底解除共产党的武装。而此时的共产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退让,另一种就是破裂合作,开始反抗。而两种其实都有其道理。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看来,应该反抗,因为如果一再退让,党的实力会受到损失,蒋介石会得寸进尺,而当国民党内左右派失去平衡时,会一下反击,这种力量是共产党承担不起的。但是在陈独秀和共产国际看来,第一 这可能是误会,因为蒋介石之前都是左派。第二,共产党只有广州这一块根据地,如果失去就会出现问题。第三,共产党现在所还拥有的是功能和政治运动。所以因为陈独秀和共产国际的意见,共产党解除武装。

    果然,不出一个月,蒋介石就得寸进尺。蒋介石希望共产党可以解除在国民党内的政治话语权,而因为之前的原因,为了两党的合作,陈独秀依然选择退让。而因为共产党在国民党内政治的解除,毛泽东也被辞退,回到韶山,继续搞农民运动。而周恩来也在上海发起工人运动。

    但是就在毛泽东的农民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斗地主,分田地,冲撞了很多北伐军的家属。开办教育,农工社会员达到两百万时。因为北伐的原因 ,北方大批政客,商人都跑到蒋介石身边,蒋介石也越来越右倾。

    面对如此破裂的局面,毛泽东是否要继续做群众运动呢?于毛泽东的角度而言,现在国家并没有基本的根基,而依然要坚持发动群众力量,进行革命。但是陈独秀却说,如果继续发动,那么将和国民党没有统一战线,对革命并没有好处。所以依然选择退让。

    可是这次,共产党退让并没有换来好结果。蒋介石依然按原计划而行,不久后就发动清共的诏令,在南京独立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那么共产党该怎么办呢?此时在武汉的汪精卫国民政府该怎么办呢?现在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去打蒋介石的北伐军,但是很多人认为蒋介石实力太强,这种选择并不合适。第二种是去打奉系军阀,因为此时军阀还没有完全被清干净。第三种是继续土地革命,也就是毛泽东所提议的,但是被人们否决了,他们认为这并不是最紧要的事情。

    最终,选择了第二种。但是,他们低估了奉系军阀的实力,在打仗的期间,蒋介石也封锁了武汉,使得经济和物资都紧缺。而好不容易与冯玉祥在郑州会师,冯玉祥又看出了武汉政府的窘迫,转身投靠蒋介石。在不久后的会议上,汪精卫宣布与共产党正式终结合作关系,也开始清共。由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而我认为,国共合作这件事有成败也有得失,但是有一个必然因素,导致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在前期两者合作很好时,对两边都有很大的发展帮助,尤其是对共产党的实力,这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可是依然有一点需要我们警醒,就是一个党想要真正的立起来,需要有自己的根基,需要有革命和独立的政治体系,才能真正靠得住,有更大发展的可能。而不能在联合中迷失自己,这或许也是在国共合作中所告诉共产党人的。但是在后期,这个必然因素或许就是孙中山的死。孙中山死之后,国民党内部有些许分裂,也再也没有一个精神领袖领导着国民党的人都为了革命,所以必然会怀疑共产党的实力(这也是随着发展会必然发生的事),最终造成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现阶段的失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cx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