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样,读大学于我而言,最大的期待是大学里有图书馆。因为在此之前,真正的可以读书的图书馆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中。对于图书馆的好奇,渴望,喜欢,热爱,也许是别人所不能理解的。时常站在书架前,开始感叹在人类无穷的智慧面前,自己是多么渺小。
大四开学,去图书馆的路上,想象着这年我大一,好奇于学校的角角落落。每次寒暑假,为了回家之后有书可读,我都会从图书馆借满八本书,然后再坐上二十多小时的硬座把书带回家,收假时再带回来。在别人看来是如此费力之事,可在我这个书迷眼里,却一点不觉辛苦。那次也算是偶然,从图书馆偶然借回一本李欣频老师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只能找到这张小图了就像一个从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忽然看见了天空一样,在这本书中,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很多身份,比如作家,旅行达人,老师等等,原来生活可以享有这样大的自由。距离读这本书已经过去四年之久,我也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职场人。现在想来,依然记忆深刻的莫过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当属吸引力法则。你现在所遇见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过来的。很多事情,是心想才能事成。就像上帝总是垂青于那些热爱行动的人一样,只有当你先做好自己的时候,你所需要的才会被吸引而来。心想事成:当你脑海里开始形成一个想法或者愿望时,那么你就会用行动去实现它。
第二点,应该算是多重身份。这一点深深的打破了我大脑里原来固有的框架,认为人这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只能有一种身份。导游,作家,老师,创意工作者。一个人完全可以活出多种版本,就像现在我们提到的“斜杠青年”,激励着我不放弃写作的梦想,老师的梦想,还有旅行达人的梦想。让我开始积极尝试多种角色的生活。
第三点,关于阅读和电影。当我知道欣频老师一年可以看那么多本书和电影之后,我心中原来关于阅读和观影的界限就被打破了。也可以做到一年读一百多本书,看多部电影。而且欣频老师关于书籍的观点我也很赞成。要有哲学一类的深度书籍,也要有时代性的新书。
其实这本书根本不是用来读的,而是行动指南,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去看看她的推荐,片荒的时候去看看她都看什么电影,借由追随欣频老师的推荐,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大脑里有太多的观念需要被更新,有太多的木马病毒需要被清理。我从原来觉得人生只能按部就班的生活到现在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敢想,敢做。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有些时候,觉得观念的改变看不到真正的作用,但是观念改变,行动自然改变,行动改变的量变到质变会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