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的“挣”字表明钱是我们靠双手的劳动和时间争取得到的,就算你能力再强,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是赚钱则是用你的宝贝去兼并别人的钱,那么就可以无限了,而且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了。
如果你想要赚钱,首先你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拥有了钱、物、技术、品牌、专利等宝贝。至少有一项拿在手里,赚钱的底气就会足很多。
想要让别人帮你的忙,你就要让别人有成就感,这是用人赚钱的核心。我们都认为请人帮忙是麻烦别人,其实有时候请人帮忙是一件让人有成就感的事情。
没钱怎么赚钱,聪明人可以借用未来的钱。想起以前我第一套贷款买的房,总价40多万,首付三层12万,如今住了十多年的房子,现在值300多万了。而现在随着去年统计人口数量,应该供用未来的钱放在什么地方呢?对于我来说,也许是权益市场吧。
圈层固化是指人们很难突破自己生活的圈层升级到更好的圈层。英国有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内容是记录一群孩子的成长轨迹,每7年会拍摄一 次,分别是在这些人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63岁时拍,一直拍到他们离开人世,今年已经是第63年了,所以叫《63up》。这个纪录片追踪了14个孩子,有穷人家的孩子,有富人家的孩子,也有白领家的孩子,在研究人员纪律,这些孩子40多年之后,他们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基本上都成了穷人,白领家的孩子,长大之后也成了白领,富裕家庭的孩子长大之后也是有钱人。
在这个纪录片中,但是有一个尼克的穷人孩子,尼克跟其他贫困阶层孩子的差别在于,他的父亲更加重视教育,在其他贫困家庭的孩子不知道"大学"是什么的时候,父亲就鼓励尼克学习他感兴趣的物理和化学,也时时引导他,"努力读书是考上名校的关键",尼克在28岁那年移到了美国,成为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升级到了更好的圈层。也就是说这14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突破了原有的圈层概率是7%。他能够跳出固有的圈层,是因为他获得了不属于他那个圈层的资源,资源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思想。
除了房子,我们投资行为相对较少,原因是对未来的恐惧心理,让我们不敢用储蓄的钱去赚钱。一个人不敢不敢用未来的钱,取决于他的自我价值感高不高,他对自己的信心足不足。
虽然投资是有回报的,但也是有风险的,没有充足的信心,我们千万不要轻易用未来的钱去做高风险的投资,那么有没有风险低但回报率高的投资呢?有!就是对自己的投资,学习就是风险最低、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毕竟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才是确定的。
让人愿意把钱借给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有信用,借了钱会还。2、有能力,借了钱能还。会还钱能给人感觉有信用的态度,能还钱是具有让钱生钱的能力。如果借钱时根本就没打算还,那就是骗钱了。
与其抱怨有钱人不愿意借钱给你,不如从今天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信用,同时提高致富的能力。
尽力并不是指尽自己的力,还要尽他人之力。三国演义的刘备与出生贵族的曹操和孙权相比,可谓白手起家,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要地没地,但是他懂得借。借“桃园三结义”收获了张飞关羽两圆猛将;借“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助。
动物协调关系靠的是武力,狼王、狮王都是靠自己的力量打出来的,但是人跟动物是不一样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超级大脑,人类团队的领导不是靠武力打出来,而是靠智慧。很多职场人士会觉得上司学历不高 ,也没什么能耐,凭什么职位比我高?其实绝大多数领导都拥有重要却常被人忽略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他们懂得如何让跟自己一起工作的人有成就感和舒适感。
我们常会听到一句话,对事不对人,这样好像比较客观,但事实却常会陷入困境。因为一旦你把焦点放在事情上,往往就会忽略人的感受,这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如果你想留住身边的人才,让他们为你所用,你就要把焦点放在人身上,而不是事情上,也就是“先对人后对事”。
例如,我今天中了大奖,买了一辆非常漂亮、价值百万的法拉利跑车。一个正在热恋的朋友,很想借我的车去兜个风,我毫不犹豫借给他了,但是晚上接到他的电话:“团长,真不好意思,我把你的跑车给撞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两个回应,第1种反应是:“有没有搞错?我那辆车价值百万了,你居然把他给撞了,修的话得需要多少钱?”我眼里只有车,根本没你这个人,把车的看得比你这个人大,就是对事不对人。绝大多数人会用你所做的事情来衡量你的价值,一旦你给他造成了一点损失,他就会觉得你一无是处,否则一文不值,在这种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毫无尊严、毫无价值,这样的人有谁会愿意跟随他呢?
第2种反应是:“撞车了,你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直到我知道朋友没事,我再关心车,如果你听到我这样回应,心里一定会感到很舒服,你会觉得跟我做朋友真是很幸运,这就是先对人后对事。只有当你身边的人感到舒服,有尊严和有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把要办的事情办得更好,这就是“用人”赚钱的道理。
当你能协调的人越多,你的层次就会越高,如果你能协调家庭中的冲突,你就能让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如果你能协调两个不同部门的冲突,你就会成为好的部门经理。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如果你告诉对方哪里做得不好,那他一定会否认,甚至会跟你作对。一个人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就没有人愿意帮你干活。
一对夫妻通常是太太回家才做饭,太太因为堵车回家晚了,她看见自己的先生坐在沙发上,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太太的怒气一下子被点燃了,说:“你真是个懒鬼,先回到家也不知道先做做饭”。先生听到妻子这么说,觉得莫名其妙,明明自己为了养家早出晚归,回家想休息下还被 骂,谁受得了?也很生气地说:“我懒?我们能有这个房子住吗?我懒?你有这么贵的包背吗?为了这个家庭我已经累成这样了,你还说我懒!”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场景很熟悉,如果你是当事人,你未必能看清楚吵架的真相,其实他们两个吵架并不是因为同一件事情,太太针对的是先生没有做饭这件事,但是先生针对的是太太骂他了这件事。
先生听到妻子的责怪后不主动分担家务,甚至还和妻子争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妻子骂先生懒,将先生过去的功劳都抹掉了,只看到了他没做饭的这个事实。
那怎么办呢?要先肯定对方做的好的地方,再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此他才愿意为没有做好的事情负责。把人放在对的位置,不仅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争吵,还会让身边的人开心快乐。你的同事、爱人、孩子也会有成就感,很愿意负起他们的责任,你就可以轻松的享受生活了。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一遇到事就忘了,我们平时可以这样做一些练习:首先养成看到别人优点的习惯;其次告诉对方可以做得更好;最后可以从一些难度较低的事务做起。
如果养成了这种能力,你会发现有很多人愿意为你做事,很多人也愿意追随你。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因为你的下属已经积极主动的帮你完成了一些事,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你愿意去做这个练习,你身边就会有大量的支持者,他们也会在你这里获得成就感,假以时日,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
成大事者都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在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的同时,顺便实现自己的梦想。
2001年的时候,团长做了一个游学项目,带着很多企业家到海尔集团考察学习,学习之余也顺便到附近的景点旅游,旅行时导游一般会安排去购物,因为购物点非常昂贵,品质也不怎么好,为了让学员不被别人宰,我会尽量让他们快点逛完,然后去下一个景点。
当我在催促这些学员的时候,发现一个学员在那里大包小包的买海青岛海产,我就跟他说:“这里的东西贵,如果你想买,晚上我陪你去一条街,那里的东西又便宜质量又好。”
他笑着问了问我:“团长,你知道导游靠什么吃饭吗?”
我说:“当然知道了,他是靠小费呀,还有购物的回扣。”
他说:“你既然知道还劝我不买?你看,我们这个团没有多少人买东西,如果连我也不买的话,导游就没有收入了,那他就会不开心,未来的5天我们都要跟着导游玩,如果他不开心的话,那我们全团的人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我在这里买点东西,导游开心,我们的团友未来5天都开心,同时,我可以把这些礼物送给我的亲朋好友,让我的亲朋好友也开心。团长,你说我买贵一点值不值得?”
这番话让我十分震惊,我没有想到他可以这样思考问题,他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能从导游的角度,团队的角度,亲朋好友的角度思考问题。从那一刻起,我由衷的佩服他,心想这个人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果然,10多年之后,他的企业从一个小工厂,做到了几十个亿的产值。
为什么他的事业能做这么大?因为他身上具有超越常人的特独特之处:心胸足够宽广,能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
要让那些才华出众的人帮你赚钱,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学会从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看到他的正面动机,不能因为一个人暂时的错误行为而否定对方的全部价值;2、你的心胸要足够大,你的梦想要足够丰富,当你的梦想大到可以涵盖他的梦想时,他才能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