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描绘了北平被日本占领8年间小羊圈各个家庭所发生悲欢离合。这并不是一个特别的主题,记得类似主题的文章还是还是中学里学到的都德的《最后一课》,说的是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学校的生活。这个主题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们看到太多关于抗战大后方的,游击队抗日的故事,但是对于日占区普通国民的生活状态却知之甚少。
北平人民的抵抗并不那么强烈,老舍归结于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安分守己,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还和作为中国的首都,长期来见惯了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元朝,清朝,农民起义,皇帝轮流做,谁也没有办法永远坐稳江山,不管谁做江山,日子也总要过下去的,过下去总会有个盼头的,只要家族的香火不断,总还是会等到汉人重新坐江山。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因为顽强抵抗几被屠城,上海作为经济中心,被外国势力团团围住;重庆作为陪都,后期整日于空袭为伴。北平在整个抗日到解放阶段都相对和平,不管是建筑还是人口都维持的较好。而从这8年中小羊圈不同人的选择,生活,我们能一窥当时北平人民生活的全貌。
小羊圈简直是个小社会,包罗万象各个阶层,各式各样的人:四世同堂的祁老人,帮人抗重物的李四爷,饱读诗书的钱先生,八面玲珑的冠先生,票友小文夫妇,崇洋的丁约翰,人力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寡妇马老太,篷匠刘师傅。老舍先生的话剧功底深厚,一个动作,一句话,这些人的个性,心思便跃然纸上,让人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幕幕的活话剧。
中国人4千多年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社会体系造就了中国人始终把小家放在第一位的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传统的中国人往往把孝看的比忠更为重要,在面临选择时常常以明哲保身作为第一要务。祁老人是,瑞宣是,钱先生是,长顺是,冠先生,瑞丰亦是。可是除了家,还有国,当国家遭难的时候,这些人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瑞全,高第选择抛弃家庭而为国献身;瑞宣选择愚孝,首先保全家族;钱先生本想明哲保身,却被逼的走投无路只好抗争;丁约翰选择抱紧英国人大腿;瑞丰,大赤包毅然选择了投靠当局者日本人;而没有做选择的小文,小崔之流也难以苟活,被卷入各种无端的风波,不得善终。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他们的教育,经历,朋友圈,当面对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立马做出不同反应和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成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作者把各种人物的性格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他们怎么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所作所为,怎么在被侵略的夹缝中依附于各种势力努力生存,一副日占区百姓的生活全景通过一段段对话,一件件小时跃然眼前。
最然我感慨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招弟,一个是妞子。瑞全回来看到招弟变成了女特务痛心疾首,如果她没有那样的父母,只把她作为交换权力,金钱的工具,也许她也会和高第,瑞全一样成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可悲可叹。妞子是多么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因为不肯吃共和面被活活饿死,硬是没有熬到日本投降。当然,韵梅的坚忍,桐芳的勇敢,都让人不由佩服中国的女性。
读《四世同堂》,能明显的感觉到中国人浓浓的家国情怀,香火绵延的观念,这也正是中华文明长久屹立的奥秘所在,当我们意识到国家灭亡,何以成家的道理,我们会豁出命去保全自己的民族,以延续家族的传承,所有的隐忍,反抗,牺牲,保全都融化在字里行间,镌刻在民族的血液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