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设计师来说
这是个极为尴尬和焦虑的时代
一方面遇到了设计驱动的消费升级时代
另一面却又不知道如何行动
现如今,中国正迎来一个巨大的消费升级市场,创意驱动消费的好时代已经到了!
2017年11月29日重新开馆的湖南省博物馆,自开馆日到2018年6月的半年内,平均每日参观人数高达1万5千人,双休日要到2万左右;故宫、国博前半年参观人数又创历史新高;故宫文创在淘宝和朋友圈一度重建了清宫帝王的形象。这预示着文化消费的大热潮、创意产业的好时代即将到来。
但是!
中国人太缺乏好的创意产品了!
一提到设计,大家都在谈北欧、日本、德国,甚至是美国,我们自己的设计却没什么辨识度;中国能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商品,为什么却没有世界级的品牌?
消费升级和设计驱动的风口前,我们能不能开创属于中国的设计风格从而成功起飞?这种矛盾与求之不得的答案,无疑是当下焦虑的核心。
为什么中国设计没有自己的风格?
这是大家这些年一直在讨论的东西,从各大美院的研究到市场分析者的论断,更多的还有设计师自己的观察,如下可能是大家都有共识的原因:
1.传统文化和工艺精神的缺失。我们古代就有很好的设计和产品,非常精美的器物,由内而外的雅致生活,说明我们是个很有创造力的民族。传统文化割裂,古典文明的断层和缺失,是造成当前创新没有生命力的根源。
2.美好设计缺乏传播,难以起到带动作用。现今社会不乏好设计,好创意,但在美必称欧美的时代,孤掌难鸣。好的设计理念需要引起时代的共鸣。
3.美学及设计观念尚未得到普及。不仅是消费者缺乏审美的观念,很多设计师也不明白设计背后要坚持什么样的信念、精神和价值观。
如何形成中国的设计风格?
1.回归中国的文化传统,向古典文明寻求创新的源泉。一个国家的设计风格,源自文化。
2.着眼于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和思维习惯。
3.使用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当然,首先是要学习传统,深刻理解传统。
文创设计不仅是造型与美感 更要感动的故事
文创设计追求的不仅是造型和美感,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这样消费者才会有感动,如果没有感动,文创产品很容易就会沦为地摊货。
做文创产品设计,肚子里没有墨水是设计不出来的。文创设计追求的不仅是造型和美感,其背后需要承载一个故事。
设计师需要把故事的能量通过自身的认知灌输到产品当中,这样消费者才会有感动,如果没有感动,文创产品很容易就会沦为地摊货。比如,同博物馆合作研发产品就要讲述博物馆的历史和故事,同美术馆合作的产品就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美学理念……这些设计产品必须要有一个产品说明卡,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是怎么来的,消费者在看过景点或展览之后,对你的故事有了认同,才会愿意花钱购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故事。
文创产品设计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文化创意生活类的,比如日用工艺品、依靠品牌运作的创意商品等;另一种是带有明显属地性质的文创产品,比如跟博物馆、美术馆、景区合作研发的产品。无论是哪一种,设计的价值就在于透过创意,创造出物品本身价值之外的艺术性。
似乎“萌萌哒”的雍正火了之后,“卖萌”便成为国内很多景区、文博机构开发文创产品时首选的设计思路。
然而,文创产品在很长时间里都存在着市场和创意没有很好对接的问题,这就导致很多设计师虽然很有创意,但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推不出去,因为没有很好地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卖萌’就是把市场性操作起来了,因为‘萌’是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而且,这类设计产品所要求的无论是设计能力还是设计敏感度、品质,都稍微低一些。毫无疑问,市场需要这种类型的文创设计,但‘萌’不应该成为主轴。”
博物馆文创衍生品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是高仿类产品,需要的是工艺和技术,而非创意;
第二类是通过创意衍生出来的产品,寄托了文化情怀;
第三类是根据市场重新创作而来的,比如很萌的形象。
做产品研发时,这三类不能太偏于哪一类,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文创产品不能跟流行贴得太近,否则很容易变得低俗,“如果只有一大堆‘萌’,该去哪里寻找文化属性?”
一件成功的文创产品是怎样诞生的
在一些人眼中,文创产品设计可能并没有工业设计那样有技术含量,是不是设计师一次灵感闪现一件文创产品就诞生了?实际并没有那么简单。
设计师是需要集体脑力激荡的,一个主题的文创设计前期通常需要三个流程。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论;其次,设计团队需要针对每一次的文化主题进行研究和解读;最后,要对消费群体进行了解、调研,进行跨领域的专业合作。”
文创产品设计得好的话,生命力会非常持久,这也是它跟工业设计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比如手机设计,产品设计成功后,推出一年就会过时,接着,你需要再做新的设计。而文创的东西,做得好,过了百年以上或许就是古董艺术品了。投入巨大,反馈也巨大。国内文创产品设计需要从材料到故事到创意,建立一些门槛,让仿造者望而却步。
来源:文创产业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