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点在教育史上无数次地被验证。
英国的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与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就好像与许多人在交朋友。在不同的年龄段,人有着不同的朋友,能给自己启迪,能给自己人生上的帮助,这样的朋友在现实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能遇见一个或几个,那真是人生的幸事。
但是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们却能与无数的名家大师神交,而且在不同的年龄段,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朋友,找到精神的慰藉。
在少年时,期望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期待着能够见识一下生活的美好,《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满足了我对于这个世界最向往的憧憬。
在高中时,受到朋友的影响,对哲学、社会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了《乌托邦》,但当时的阅读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许多内容并不明白是什么含义。直到多年以后,被生活反复地捶打,再次阅读这部书籍,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工作以后,生活与学生时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反差让我极为失落,而身处异乡,没有人能够倾诉,也没法向谁说明自己的苦衷,抑郁的心情难以言表。偶然的机会下读到了《月亮与六便士》,史特利克兰对于理想、对于梦想的追求,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吗?感同身受之下,禁不住泪流满面。
阅读名著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了解历史的过程,是与名家心灵碰撞的一个过程;也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受世界的一个过程。
同时阅读名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名著,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毛姆说过一段话,感觉非常有道理。
“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得益匪浅,如果不曾读过这些书,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还是要请求你,假如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口味,那就把它们搁到一边吧,因为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们,否则读来也无用。没有人有义务一定阅读诗歌、小说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类的作品。人一定是为了寻求乐趣而阅读,然而谁又能保证使某个人快乐的事物也一定会使其他人快乐呢!”
2
当代的社会一直在倡导阅读,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快餐文化,喜欢碎片时间来获取知识。
微信、公众号、微博、网文,人们在电子世界中沉迷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对于传统纸质的书籍已经是渐行渐远,更别提那些动辄数十万字,显得有些艰涩难懂的文学名著了。
在时代的变革中,这是文化的一种自然流向,无可厚非,可是对于数百年积淀下来的世界文学来说,确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世界文学宝库中那些闪耀着绚丽多彩的珍宝无法被人所熟知,无法给人带来阅读的喜悦,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一件事情。
《世界名著大师课。英国卷》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憾。这套书是来自国内十几所名校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和权威学者,对21部英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名著,如《哈姆莱特》《傲慢与偏见》《罗密欧与朱丽叶》《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德伯家的苔丝》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书中所选取的名著,是从各个时期精挑细选出来的,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说,抑或是从艺术风格上来说,都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让读者能够尽可能地了解英国文学的全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界名著大师课。英国卷》又起到了一种导读的作用,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世界名著,有时候读到一本书,感觉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得不偿失。
而通过大师们生动有趣的讲解,告诉读者名著好在哪里,如何阅读一本好书,可以避雷,又能够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学艺术的熏陶。
3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英国文学本身经历了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成为四大悲剧之首;
17世纪的《失乐园》,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堪称英国诗歌史上最崇高的丰碑;
18世纪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以童话世界里隐藏的理想国,讽刺当时英国的政坛;
19世纪的《呼啸山庄》,勃朗特姊妹通过一个倔强、有个性的家庭女教师之口,展现灼热灵魂中震撼人心的爱与恨。
这些从各个时期中精选出来的名著,都有典型的意义,就其每一种同类的作品来说,具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可以当成举一反三的典范。
4
对每一部经典名著的解读,基本上都是按照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到全书精华来进行解读的,名校大师紧贴原著进行条分缕析地讲解。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最开始窦可阳老师先介绍了《傲慢与偏见》基本的剧情,将作品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物众多,姓名繁琐,窦老师又作了一个思维导图,让读者能够快速地对全书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再之后,一共分成四节,对《傲慢与偏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这四节分别是(1)成为简奥斯丁之前,她经历了什么(2)班纳特家的人物小传(3)这部小说启发了“玛丽苏”文的诞生(4)不完美的爱情才真实。
]其中第一节,介绍了奥斯丁在写《傲慢与偏见》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丁为什么能够写出如此历久弥新,能够引起各个时代读者共鸣的好书。
第二节介绍了《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家庭人物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其实这些都是奥斯丁自己人生在文学世界中的一个投影,也借此更加感性地了解奥斯丁。
第三节介绍了《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傲慢,以及对之后文学作品的影响。很有意思的是,将《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网文曾经留行的“玛丽苏文学”联系在一起,个人感觉有些牵强,但是这个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
第四节将整本书的思想做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引导我们思考在生活中遇见的各种人,对于他们的暗示,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情感,我们如何去对待?
就这样,通过一步一步深入的思考,将名著与时代、名著与人生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启发,给人以思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