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想法教育
学习追求幸福的能力,从家庭教育开始

学习追求幸福的能力,从家庭教育开始

作者: 淇畔芷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19:02 被阅读5次

    最近网上有一则消息,一个父亲在孩子班级群里问老师在不在,老师说已经休息了,他说,我孩子都还没休息,你凭什么休息。

    这件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站在父亲的立场,有人支持老师的立场。

    我认为,老师只不过是现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代理执行人,何必要受到这样的攻击。老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为什么还要为孩子作业写得完写不完负责?

    孩子们的作业,仅仅是学校老师布置的吗?那孩子们的课外补习班、才艺班、培优班等,也是老师给报的吗?又或许,正是因为报了这么多课外班,孩子在学校的作业才没完成呢?

    事实上,如果没有父母欲望这个广大市场,何来有那么多课外教育培优和培训机构,这些行业又如何成为朝阳行业呢?

    一切根源,在于父母自身。

    父母总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败,以成绩来看孩子的未来。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孩子也许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人生这条大道上,因为,她们失去了自己幸福走向终点的能力。

    这些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小县城的事。

    去年冬天,有一个初中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本来很难过,回家后父母一直念叨,说别人谁谁谁都进步了,你怎么退步了呢?是不是最近贪玩了,我们辛辛苦苦供你吃好穿好,你就拿这样的成绩回报我们吗?成绩下降了,本来这个孩子就很愧疚,心里很难过很自责,加上父母回家揪着这事不放,一天三顿的说,她受不了自己一次“失败”与父母无尽的责备,从家里窗户一跃而下。那是她们刚刚搬的新家,学校周边小区,而她家在十四楼。

    还有一个学生,是我妹妹的初中同学,今年高考前,精神失常,被送到武汉治疗,没能参加高考,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参加高考。她从小特别优秀,也特别努力,觉得只要自己学习好,自己就能摆脱出身小地方和家境贫寒的困扰,别人就不会看不起自己。她本来就在我们哪里最好的高中读书,又是我们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按老师的说法是,考清华北大妥妥的。可越临近高考,她越紧张,最后严重到一见到考卷,她就急的满头大汗大叫,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后经检查,是长期压力过大而引起的精神失常,属于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得不放弃学业入院治疗。

    同样发生在不久前,有一个学生高考考了很好的分数,除了清华北大,重点高校都可以选择。他自己倒觉得没什么,可是他父母,天天碎碎念,说他考的太差,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这么多年的辛苦白费了,还想让他复读。他受不了父母失望的眼神,也很烦父母天天说的那些话,更觉得自己很无能,便趁父母不在家,给父母留下一封信,赌气喝了老鼠药自杀,抢救未遂死亡。信里写着:爸妈,对不起,我没考出你们想要的成绩,我太累了,想去天堂休息,希望你们满意。他父母后悔不迭,可已无济于事。

    像这样的悲剧,光我知道的,每年在我们那里都有数十件。一个县城都这样,我实在不敢想象全国范围内是什么样的景象。

    我最开始也很困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这么极端这么不负责任呢?

    直到我遇见一个抑郁了几年的学姐,我才明白,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她告诉我,自己的父母都毕业于重点大学,是很厉害的人,父亲开了公司,母亲是大专家,家境非常好,而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我听后很是惊讶,这么好的成长环境,为什么会患抑郁症呢?

    她苦笑着告诉我,原因就在父母太过优秀,而自己总也达不到父母给她设的人生高度。第一次高考失利,父母让她复读向国内一流大学进发;而第二年,她压力过大,患上神经衰弱,成绩反而下降,最后不得已进了二本院校;在校期间,父母给了两条路选择,一是准备考名校的研,二是准备申请国外的学校出国留学。她看着考研大军的阵容,选择出国留学。

    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更为了成为父母一样优秀的人,在大学期间,她不交朋友,很少出去玩,天天窝在自习室学习。即使是这样,她的成绩也并不好,雅思考了四五次都没过,她从来没有这么沮丧绝望过,不知道怎么开口跟父母说,也不知道如何排解情绪,不知不觉间患了抑郁症,轻生的念头经常徘徊在脑海。医生说这病潜伏在她身上已有好几年,出国备考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实在的,要按我以前的想法,要是我父母那么优秀,家境那么好,我早高高兴兴地准备考研考博或者出国留学,失败也没关系,哪里还有时间去抑郁!

    可我才经历亲妹妹因为心理问题差点命都没了的事。因此,听了她的故事,自然而然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理心。

    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禹禹独行啊。

    突然想起去年暑假实习,每天上班途中都会遇见送孩子去补习班的父母,偶尔会遇见叛逆的小孩和自己的父母理论不想去补习班,他们小小年纪,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可即使这样也没有用,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小小心愿总会被父母看似明主却霸道的话给咽回去。

    你还这么小,知道自己要什么?

    你喜欢的事,就是天天在家里玩游戏对不对?

    你懂不懂事啊,我花了这么多钱送你来补习,你还不情不愿不珍惜,有多少孩子想学都没有机会呢?

    ……

    当看到三四十岁的大人,对面站着委屈到连眼泪都不敢掉下来的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声色俱厉地大谈人生成功的道理,那个画面的即视感,让我觉得难过又心疼。

    原来,优秀的人才不是自然生长起来的,而是被万千家长们催生出来的。

    所以,社会才会存在越来越多的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才会产生那么多悲剧。

    这个时代怎么了,怎么孩子都活成了大人的模样,一脸老成持重的沧桑?

    不容置疑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将高考视作通往成功的天梯,考上了,就是人生赢家,考不上,就是失败者,这一生的出息也就戛然而止。

    我能理解,但不苟同。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并非是学历改变命运。而现实是,对学历的崇拜,远远超过知识本身。

    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听到大多数的回答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为了一份好学历,为了找份好工作,为了将来不回家种地……

    学习,仿佛是一种鲤鱼跃龙门的手段。

    这么多答案,我没听到我想听的那种。

    我承认,在我大学毕业前,也会这么回答的。因为,我是典型的农村娃,虽成绩不好,但却是听着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长大的。

    但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

    我不否认好成绩高学历带来的好机遇,但我很庆幸自己当年考零分时,也从没听父母多说一句,也可以笑着过年,我喜欢看闲书,父母也不觉得耽误学习,还会节衣缩食给钱我去买闲书,为小学老师对我的“连初中都上不下来”的预言去学校跟老师理论一番。

    如今,学习被时代发展赋予了太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又有谁关注过学生的幸福感呢?

    周国平有一部作品叫《幸福是一种能力》,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人能让自己幸福,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呢?

    而我们一直强调应试的能力,却没有教会学生去追求幸福的能力,这才导致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疾病,叫青少年心理疾病。

    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矫情;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脆弱;有人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吃饱了撑的,饿几天就没事了。

    可真的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这一代孩子,的确和祖辈们不同。他们不光需要学习好,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还需要不停地奔波在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之间,除了睡觉,很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在大学学历都没有什么含金量的今天,孩子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我的一个大学老师曾经问我:考上清华北大又能如何?能代表什么吗?

    我一时间无言以对,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个世俗大军的一员。大环境让白纸一样的孩子坚信,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于是,她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考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了。到了大学后,突然发现,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信念不过如此,而且没有老师管了,就开始放纵自己逃课打牌追剧玩游戏,信奉的也就是“六十分”神话。

    这位老师告诉我,他和自己的女儿约定,不考前几名,能保住自己在班级的前二十就行,平时要开开心心多交朋友。这样,女儿的成绩没下过前二十,偶尔还能得个第一第二。他就会告诉她,你怎么不守约呢,下次可得遵守约定,除了女儿喜欢的钢琴舞蹈,他也并没有给女儿报其它的课外补习班,一切都顺其自然。

    我诧异:老师,您不担心她输在起跑线上吗?

    老师笑了笑:我更担心她失去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试教育的人,却忘了教会她们该如何去追寻幸福。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改变命运的,是知识,是学习能力,是追求幸福的能力,学历只占一小部分。

    没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没有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改变命运呢?

    没办法选择自己的人生,又何谈去掌控自己的未来呢?

    愿每个家长都能明白,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追求幸福的能力,从家庭教育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kq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