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任务: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2.反求诸己:
按照以下“用书法”步骤,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用书心得
【书摘】
不管你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穷是富,是好是坏,是正面还是负面,你都应该永远记住一个道理:你的外在世界,只不过是你内在世界的反映罢了。如果你是外在生活过得不好,那是因为你的内在生活不顺遂。就是这么简单。
【分析】
作者得出这样的结果,分析了几个点:
第一点,真正创造果实的是种子和根,只是大部分人会把更多心思和关注点都放在果实上面。
第二点,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的东西,它的威力远胜过我们看得到的任何东西。
第三点,物质世界不过是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灵性世界的“打印件”,觉得打印出来的东西有问题,那就要去改变“设定”。
第四点,我们活在一个有因有果的世界里。金钱、财富、健康、生病、体重等都是一个结果。
我们反过来分析作者的思路,作者从一个我们常见的类比,树的果实和种子、根,一下子让我们非常形象化的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什么是看不见的东西呢?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这就是作者分析的逻辑,其实也就是解释了是什么?怎么看?如何办?的三个逻辑问题。
当我们从这个逻辑层次去理解,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明白:
第一,因与果的关系。因是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东西。
第二,内与外的关系。内是我们需要去设定的东西。
第三,看见与看不见的关系。看不见的是我们需要去探索的东西。
【案例】
(1)教育领域:我们最近看到高考、中考的成绩陆续出来,我们看到的就是结果,可是结果的背后其实就是孩子们的付出和努力。努力和付出到位了,很多时候结果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前期的努力在那里,收获就在那里。我们看不见的是孩子的习惯和日常管理,看见的就是明晃晃的分数。所以这是父母需要调整的,帮助孩子从内在热爱学习更加重要。
(2)健康领域:我们说病从口入,细菌等是看不见的。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点不在自己的习惯上,哪怕就是洗手,水流过的时候,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细菌就不见了。我们如果只看到我们手上干干净净不用洗,那么我们必然需要承受我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带来的后果。
【行动】
今天从结构和逻辑去思考,也有不一样的收获。
昨天听到郑渊洁训练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今天我尝试把这个内在和外在的故事讲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