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如何识人认人?

我们如何识人认人?

作者: 迷人妮妮 | 来源:发表于2021-05-20 19:46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识人认人”这一话题。

    从橱窗到人

    在本文中,我将每个人的外在表现比喻为一个橱窗。

    橱窗的典型特征是:商家根据其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内部摆件布置、辅助道具布置、灯光布置等方式来调整橱窗的整体视觉体验,力求在视觉上吸引顾客,让顾客第一眼就有进入店中一探究竟的愿望,因此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橱窗都是非常精致的,但橱窗的精致与否,往往不能与售卖商品的质量划上等号。

    用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橱窗”则是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对外展现,如虚拟场景下的朋友圈、短视频等;以及实际场景下的各种为人处世,如职场中的各种协作、朋友间的相处以及对于生活的态度等。

    与真实的橱窗一样,如果仅仅通过这些展现来识人认人的话,那么得出的结论往往和实际是有一定偏差的,因为有两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完整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多维立体的,而这些“橱窗”内的摆设往往只是一个个平面化的呈现,而每一个立体形状都是由无数个平面组合起来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单单通过一两个平面,是无法完整认知一个人的。

    第二个是准确性问题,这些橱窗内的摆设往往是经过“精选”的,是每个人主观包装后留下的最好的、最精致的呈现,这时往往会给人带来错觉,如果完全基于这些呈现来评判一个人,那么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常见的识人认人态度

    我们在识人认人上,会同时存在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两个层面的问题,这和我们第一眼会被精致的橱窗摆设所吸引一样。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会逐渐变得浮躁起来,在识人认人的态度上也是如此,希望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全面了解一个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虽然在众多学科中也有不少能帮助我们识人认人的理论,无论是心理学层面,还是管理学层面,都给了我们可供借鉴的科学方法论,但事实上,这些理论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时间”来支持的,抛开时间因素的快速方法论都会或多或少带来一定的偏差。

    下面我们就以企业选拔人才为例进行展开。

    在职场中,经常会有管理者感叹自己用人不慎,甚至于觉得人性是复杂的,但这些发出感慨的人是否真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一个人了呢?或者换一句话说,愿意真正降低自己其他事务的优先级去了解?

    能够发出这些感叹的,往往是在选拔人才时没有真正上心的,甚至有些管理者会把面试这件事看作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在面试上花过多时间,有的时候是在百忙之中被HR叫去面试的,更有甚者还会爽约,造成面试人员的长时间等待等。

    我曾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位面试官拿着自己的电脑,匆匆忙忙走到面试房间,打开简历扫描了片刻后,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电脑,并随意说了一句“你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在面试者进行认真介绍时,依然在敲击着键盘,当面试者完成介绍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然后开始提问,面试人员在回答的过程中,面试官也始终敲击着键盘。

    这里姑且不论其中的面试体验问题,而是面试官并没有真正重视这件事,认为通过自己的经验能够很好地认识一个人,认为在面试开始时才匆匆看简历也能够找到好的人才,甚至可以一心二用,一边工作一边面试。通过如此方式挑选到了人才,其结果必然如赌博一样。

    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其实和橱窗是一样的,而且很多是重新布置过的,摆放的都是最精美的器皿,这时候就需要面试官进行认真的考察,抽丝剥茧,看到橱窗后真实而完整的一面。

    要招到一名合适的人才,其实需要在一开始的考察上下功夫,尽可能确保考察的全面性,如包含更多的考察维度,以及更为科学的考察评分标准,正如橱窗里摆放的器皿,如果要验证其质量的话,也需要经过科学的全方位测试。

    虽然每家企业都有试用期机制,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面试上,而要在面试的有限时间中就能基本识别出人才是否合适,一定是需要很多前期准备工作的,包括对于简历的认真筛选和研读,提前准备好和面试人员简历相关的问题;初步分析面试人员能力模型、选取有针对性的笔试或面试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每一位面试者位于橱窗后面的真实世界。

    完整性问题的应对

    我们在对客观事物进行推断时,需要从更为宽广的面来逐步缩小范围,最终聚焦到某一条线或某一个点,这就是“面-线-点”的推断。

    因此,我们只有全面了解一个人之后,才能了解其日常的行为,相信我们与家人、挚友之间早已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但是,在很多场合下,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对一个人进行“点-线-面”的推断,比如上文中举的面试场合,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就像是哲学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树林”。这里的点其实就是橱窗中的一个个器皿,即使把所有器皿都组合起来,也不能推断出实际产品的质量。

    对于这样的困难,其实都不能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或是完全基于当前呈现的“橱窗”进行快速判断,或是对任何人都报以怀疑的态度,而是需要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对方,尽可能将一个完完整整的对方呈现出来。

    在面试场景下,除了通过经过精巧设计的问题外,最好还能辅以一些实际场景下的考察,比如针对工作中的某一个协作场景,面试者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应对,从中考察面试者的思维,以及一些基本的个人素养等。

    这里我需要补充一下,目前很多企业在面试上喜欢采用结构化的方式,力求确保问题和评分标准的统一,并尽可能减少面试官的主观臆断,这是结构化面试的优势所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很多时候只有通过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才能挖掘出完整的信息。

    我在组织面试时,往往会部分利用结构化面试的优势,将部分能标准化的先进行标准化,如在笔试题目的设计上,我会先对面试人员的类型或是背景进行分类,每一个类别都会有对应的题库,题库中的每道题都会有多个考察点,如逻辑能力、协作能力等,在完成简历的筛选后,会对号入座进行选择;而在面试过程中,我会对准备一些与面试者在简历上信息适配的一些问题,尽可能挖掘出面试者的真实面。

    而在认识一个新的朋友时,我们不可能像面试一样,设置一些实际的场景去进行考察,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从每一次接触,以及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中,逐渐了解对方,并最终画成一个完整的圈。

    准确性问题的应对

    每个人的一生,或是在自己对话,或是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互,我们的一言一行,以及片段式的对外展现,都是我们每个人的个人形象,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会给自己一些包装,对外展现的往往是自己最好的一面。

    好看的东西不一定有好的内在,这是很多人的共识。上下五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也将此作为无数作品的内在灵魂,希望一代代的人们更重视自己的内在美,一旦我们的内在是美好的,那么我们并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橱窗,直接将我们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即可。

    而很多内心有一定阴暗面的人,则会精心布置自己橱窗中的摆设,但很多时候,橱窗再精致,也会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而暴露。

    我们在观察一个人时,可以先假设其橱窗中摆设能够反映其真实的为人处世,然后,就需要经过更多时间的相处和协作,看看对方是否和其橱窗里呈现出来的完全一致,正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最后要想看到橱窗后的真实世界,是需要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默契的,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粉饰,这才是王道。

    而我们每个人在识人认人上,也需要减少一些浮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了解,尽可能全面了解一个人。

    当然,在我们身边,其实还有不少人是不屑于橱窗布置的,他们往往心口合一,行为也和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完全符合,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与之交往。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朋友,那么好好珍惜吧!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同事或下属,那么也好好珍惜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如何识人认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mb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