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星空是脚步的理由

星空是脚步的理由

作者: 犟龟汪琼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1:33 被阅读0次

    各位高二的学子:

    你们好!很遗憾,短暂出现在你生命中一个小时的这个人,虽然也是位语文老师,但却无法给予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比如说如何快速提高语文成绩,让高考赢得先机。我甚至没念过高中,没参加过高考,更没有读过大学。当然,这是我终生遗憾,以致必须用一生来弥补这个遗憾。你们恨不得尽快摆脱的路,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很可能是求之不得。初中毕业那一年,我非常不想去念师范,因为我的语文王老师告诉我:“你文科悟性不错,记忆力又强,读高中,念文科,考个好大学没问题的。”我在家哭闹了两个月,无果,因为妈妈说:“如果你能在我口袋里找出10块钱,而我不让你去念高中,我就不是你妈妈!”当然,我今天不是来控诉万恶的贫穷时光,而是想和大家聊聊天。我的职业,我的执着,或者说执念,就是读书或讲故事给所有有缘遇见的人听,包括你们——比我女儿还小的高中生们。

    2018年2月7号,发生了一件将来会进入世界历史记忆的事——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重型猎鹰”成功完成首飞,将一辆樱桃红跑车送上地球-火星转移轨道(这辆电动跑车会在宇宙中飞行超过10亿年),并实现了两枚助推器同时回收。这些世界范围内的新纪录,都在告诉我们:离人类移民火星的计划又近了一步。而这让创造奇迹的SpaceX公司及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再次成为全球的焦点。而埃隆∙马斯克并不是天外来客,他也长自地球,不过他从来都是一个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9岁拥有第一台电脑,进入成人班学习编程,别人需要6个月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他3天解决。后来他做了一个以太空为背景、名为“宇宙爆炸”的程序,将它卖给一家在线杂志,赚到500 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200美元)。这件事,对马斯克的心态几乎有塑型作用:当无数创业者拼命追求财富时,他已经跳出这一层,思考如何超越自我,改变世界。这是他对自我深刻而准确的洞察。

    洞察自己非常难,因为我们常常被主流的、别人的声音带走自己的耳朵,遮蔽内心的声音。洞察世界更难,因为世界更是风云变幻,波云诡谲,埃隆∙马斯克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他虽然拿到斯坦福读博的奖学金,其实只读了两天就辍学创业了(类似的故事还有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那就是——强大的阅读能力时刻开拓着马斯克的眼界和思维,让他永远挖掘一件事情最根本的性质,从本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握世界。马斯克非常喜欢科幻小说,经常一天阅读10小时左右,14岁那年,他读了《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本书,从此有了人生理想之一——探索太空,那辆送上天空的跑车上就放着承载他少年梦想的这本书。后来看了很多非科幻类书籍,比如四年级之前,他就开始坚持不懈阅读大英百科全书。十几岁开始,他每天坚持阅读两本不同学科的书,从哲学、宗教、编程,到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传记,再后来,又涉猎物理、工程、产品设计、商业、技术和能源……他在这些不同领域广泛学习,了解、连接这些领域的底层原理,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其核心领域。广泛地阅读,不懈地探索,不仅让马斯克成为“专家型通才”,早在宾夕法尼亚上大学时,他就总结有5样东西会极大地影响人类社会:把人类变成一个多行星物种;逐渐加速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互联网;基因学;人工智能(后来他创办的几家公司都与他对世界准确认知相关),最终,成为一个难以被超越的人。

    “一个有洞察力的人,不会只封闭于自我的小小世界当中。如果一个孩子对自己一无所知,不能够提高对宇宙万物间的秩序、对世间男女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那教育的努力就算失败了。”美国著名教育家贾维斯校长这段话很好解释马斯克为什么是马斯克,为什么能创造各种奇迹。深刻洞察自我和世界,必然具有远见,必然为着这些远见勇敢地采取行动,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去的方向没有问题,需要的是坚持走在路上。但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渴求即时回报,因此,有远见的人也许并不少,但坚持远见就异常困难。相反的例子就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对中国制造而言几近地震式“中兴芯片事件”。美国商务部因为中兴公司违反规定,将内含美国制造的受限类配件和软件出口到伊朗,因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此禁售令对有8万员工的中兴近乎一剑封喉,因为中兴像芯片、手机玻璃、光学元件等核心器件都依赖美国供应商,也导致各种舆论风起云涌。信息时代,经常会有爆炸性事件发生,我们需要训练自己在众说纷纭中辨析关键因素的能力。比如中兴这件事,抛开大国博弈、商业规则、潜在阴谋不说,8万中兴人中难道之前一直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脖子处于他人的手掌心吗?难道都是事后诸葛亮吗?我想肯定是有的很早就预见到这一致命的困境。那为什么没有专门的力量攻坚克难地去研制、研发关键技术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不仅芯片,精密仪器、飞机发动机、传感器等,我们大多依赖进口。今天是中兴,明天呢?今天大家一窝蜂嘲讽中兴人,但多少人能洞察中兴问题的源头究竟在哪呢?

    这是我想跟各位同学聊的第一个问题:洞察和远见。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一两年后的高考,还是一二十年后的世界和自我,将决定着你今后的每一个选择。而人生,无非选择和行动,还有起关键作用的思维方式。最近在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全球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也是一位非常有洞见和远见的跨界怪才,专业是历史,但对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都进出自如。这本书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讲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它几乎摧毁读者已有的认知,但同时帮助读者重新调整我们认知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思维方式究竟有多重要,和大家分享书中几则有关大航海时代的历史事件——

    早在历史进入现代之前,许多文化就已经有自己的世界地图。当然,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全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亚非大陆上的人对美洲一无所知,美洲文化也不知道亚非大陆的情形,碰到不熟悉的地区,地图上不是一笔未提,就是画上想象出来的怪物和奇景。这些地图上并没有空白的地方,让人觉得全世界就在自己的掌握中。后来,在15、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图上出现大片空白。而这些空白可以说是在心理及思想上的一大突破,清楚表明欧洲人承认自己对于大部分世界还一无所知。

    而思维方式的巨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现在知道哥伦布1492年10月12日率领船队首先发现美洲,但当时哥伦布认为他们找到的巴拿马群岛旁边的陆地是他们一直想到达的印度,所以他称呼美洲原住民为“印第安人”,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之前整个欧亚大陆都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美洲”得到世界承认并被重新命名源于意大利水手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他曾在1499——1504年多次航行前往美洲,并在两篇文章中描述航程,指出哥伦布发现的小岛旁边并不是东亚,而是一整个欧洲人并不知道的大陆,不管是《圣经》、过去的地理学家或是当时的欧洲人,在先前并不知道这块大陆的存在。1507年,地图绘制大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相信这种说法,绘制新的世界地图,于是这篇西班牙船队向西航行所碰上的土地,终于首次以一块新大陆的姿态出现在地图上。在为这块大陆命名时,马丁误以为发现这块大陆的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为了向他致敬,将这片大陆命名为“美洲”。从此以后,不止是欧洲的地理学家,欧洲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的学者都学会了留白这一套,诚实地面对自己领域的无知,并试着加以填补。

    还要补充一个故事,来自《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1498年5月20日,大约在离开葡萄牙向南航行,经历各种险关,绕过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卡利卡特——印度南方最重要的港口。而该港口恰好是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经过和停泊的港口。这件事,《人类简史》也提到,并认为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而言,15世纪中国是超越欧洲的,但15世纪30年代明宣宗派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后,便突然告终,曾叱咤一时的伟大舰队遭到解散,珍贵的技术和地理知识亡逸,从此再没有具备此等眼界及资源的航海探险家从中国出航。关于郑和为什么七下西洋,《明朝那些事儿》提到过。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教授《从宇宙大历史中看我们的生命观》演讲中,也提出几个非常庞大的问题:为什么大航海、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而当时中国的基础条件其实胜于欧洲?

    这些故事无论从时代还是距离上看,似乎离同学们有点远,补充一个和大家非常接近的。我们知道无论中国还是欧美都有“精英”一词,但对精英的定义似乎不同。谷歌内部有一个部门,对其成员的唯一要求是:不管做什么领域都可以,但要解决10亿人以上的问题。这是他们精英需要有的思维领域。而我们的精英,似乎还定格在是否名校毕业,毕业厚是否拿高薪、过着理想的生活。

    我在这里只讲述故事、提出问题,而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用时间和阅历去寻找。我只是想说:每一个人内心都应该有自己的地图,你的地图有多大?画着什么?标注的是些什么标点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省略号?还是问号?而这些不同的标点符号,其实代表你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会给哪怕相同的行为,带来截然不同的过程和结果。所以不断反观、拓展自己,审视、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基础而终生的功课。

    行动才是王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句话大家都听过,不知大家怎么看?我是这样想的:书生相对洞察力强、有远见,因为他是站在大历史或者人类简史甚至宇宙史来看待眼皮底下的事情,当然透彻,当然不太死脑筋,但书生的行动力相对较弱。有方向又有目标的行动才是王道,盲动只是做无谓消耗,当然探索不算盲动。不是所有人都幸运地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大多数都要经历摸索期。就像我当初不想念师范,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很多年,如今觉得除了当老师,我大概干不好其他的行业,因为这是一个面对心灵的职业,心灵是和宇宙一样无边无际、神秘莫测,适合我这种求知欲很强、喜欢向内探索的人。

    五一期间,黄梅戏版《邓稼先》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从戏剧的角度呈现两弹元勋的一生,壮美异常,全程默默流着泪看完。从1958年接受任务,邓稼先连妻子儿女都必须隐瞒,不能告之自己究竟要去做什么、连多久能够回家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出发去了茫茫戈壁。六年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报纸刊登后,妻子许鹿希才知道真相。两年后,邓稼先率领团队又自主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28年后邓稼先才得以从实验基地返回北京,却是因为遭受核辐射导致直肠癌晚期。刚刚动过手术的他,还在病床上给国家打报告,因为前苏联和美国已经能在计算机上模拟核试验,打算禁止其他国家再进行核试验,邓稼先担心之前28年的努力功亏一篑,希望国家加快对核试验的研究。剧中还有一个细节,院长郭永怀在乘飞机返回试验基地时,飞机失事,他和警卫员牢牢抱在一起,让珍贵的实验材料得以在烧焦的两具尸体间完好无损地保存。关于原子弹、氢弹问题,《人类简史》用了一个词——核子和平,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这几十年有相对的和平,首先归因于核武器,如果超级大国之间再开战,无异等于集体自杀,因此各国都在维持脆弱的平衡。而我们国家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争取到时间与空间走上复兴之路,正是因为有像邓稼先这样用生命来践行使命的一代代中流砥柱。补充几点,邓稼先毕业于普渡大学,26岁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被称为娃娃博士。他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六世孙,而邓石如先生三十二时,通过友人介绍,认识了江宁梅缪,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离开时,将所有临摹的作品留给梅家作为酬谢。可见,眼力、襟怀、行动力,也不是忽然而至的。邓石如和邓稼先故居铁砚山房在宜秀区,有空同学们一定要去看看,比我讲述会更详尽,更有实感。

    号称现实版钢铁侠的马斯克,现在是全球偶像,但曾经华尔街甚至将他的公司列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火箭三次发射都失败了,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因为研发成本过高,电动汽车特斯拉研发也濒临破产;因为筹集不到公司运转的资金,他甚至开始考虑卖掉房子搬到地下室……曾有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不放弃?”他说:“因为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可见,仅有洞察力、远见、多样的思维方式还不行,勇气、毅力、行动一样都不能少,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当然,我不是在灌心灵鸡汤,也不是在推销成功学,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总得想清楚一些前提性的事吧?可能有同学对我以上所讲不以为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马斯克、尤瓦尔∙赫拉利、邓稼先,他们属于少数派。钱致榕教授说过:知识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未来。我们也许不能成为改变历史的人,我们也很难去思考或解决10亿人以上的大问题,可我们借鉴他们的洞察力、远见、思维方式、勇气、行动力,会不会让我们少些迷茫和徘徊呢?比如让你可以站高一点、推远一点凝视与你的现在时时刻刻黏连的高考。每个人理解力和想象力的上限就是我们的人生极限,如果可能,为什么不更行更远呢?我们其实都希望仰望星空,脚踏大地,而星空,是脚步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星空是脚步的理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nz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