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1、张允信的朋友小蔡说:每个人都应该结两次婚,一次在很年轻的时候,另一次在中年。少年时不结一次,中年那次就不会学乖,有不努力而美满的婚姻,他说,所以要争取经验。
注:这说的不就是年轻时要多试错,涨经验,年纪大了以后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去争取了。
2、我朝自己微笑,伸一伸酥软的腰,欣赏一下左右无名指上的白金结婚环,简直不能相信的好运气,如此理想地便结束了我的前年生生涯。至于我的后半生……谢谢会有兴趣呢,每个老太太的生涯都几乎一模一样。
3、这一年来在外头混,悟得个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块地毯不可,否则总有人来替天行道,挫你的锐气,与其待别人动手,不如自己先打嘴巴,总之将本身毁谤得一文不值,别人的气就平了,也不妒忌了,我也就可以委曲求全。
4、一年多来我见识与生活都增广,又能赚到生活,他不再是我的主人、我的神,我不必回头,这一仗打到最后,原来胜利者是我,我战胜环境,比以前活得更健康,但是心中却无半丝欢喜。
5、我小心翼翼地答:“谁能够理想地过生活?我?唐晶?只要你心中满足,不必与别人的标准比。
6、蓦然想起唐晶以前向我说过:工作上最大污点不是做错事,而是与同事反目。
札记: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前前后后加起来,我大概只看了2集吧。其中最喜欢的还是剧中的唐晶工作和替罗子君出头的镜头。
看了书以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这部剧的评价是“玛丽苏剧”,对剧中的罗子君评价不高,而更喜欢剧中的唐晶。诚然,剧中罗子君的成功靠的是别人的保驾护航,而唐晶却是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看了书才知,真正的亦舒女郎,正如剧唐晶一般,靠自己的双手抓住自己想要的一切。
书中有几个印象很深的点。
一是罗子君知道唐晶有男朋友要结婚时,特别生气。唐晶说,你一直习惯依赖一个人,之前是史涓生,现在是我,但是你最应该依赖的人是你自己。罗后来也会想依赖一个人,但是从前到后,更多的是她的转变,她知道自己不能在依赖别人了,只能靠自己。这几天看《目送》,很喜欢龙应台关于孤独的说法。
“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罗子君和史涓生在一起时,两个人都是寂寞的,正如史涓生离婚时说的:你不关心我。最近这几年,我在家中得不到一点温暖,我不过是赚钱的工具,我们连见面的时候都没有,我想与你说话的时候,你总是在做别的事情:与太太们吃饭,在娘家打牌。
所以,两个人的时候,一定不寂寞嘛?
二是罗子君前后的变化,不管你处于什么时间,你有什么身份,你最大的魅力源泉是你自己。不管是外形、工作还是心态。我觉得,她最大的变化变成了她自己,离婚后她独立、自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是的,她从妻子、女儿、史太太变成了罗子君,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史涓生问她我们还能不能复婚。因为她又变成了他当初爱的那个她。
三是两种生活状态。罗子君前半生享福,人到中年出来做工;唐晶年少时就在商场打拼,人到中年嫁去了国外,当起了全职太太。两种生活没所谓哪个好哪个坏,只是两种人生的选择。先苦后甜&先甜后苦。
嗯,先这些吧
网友评论